首页 >> 陕西 >> IT与互联网 >> 正文
踏入零售泥沼:IT分销商转型零售生存状态实录
2007年9月5日 21:54    通信世界网    评论()    阅读:

    IT有太多的盲从。当年厂商“渠道转型”大旗一挥,在微薄利润下苦苦挣扎的分销商们纷纷你追我赶地投资开起了店面。而事实上,零售的钱远不是想像中那么好挣,据调查,起码80%以上的分销商在这种尝试中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失败。

    陈立民(化名)的公司分销着3个笔记本品牌。这几年分销利润可说是利薄如纸,而像陈立民这样中小型的资金规模又比不了那些大公司,光凭渠道分货挣的那点钱几乎要到了赔本赚吆喝的境地。而这两年上游厂商对零售终端的支持却是越来越大,因此陈立民从前年就开始琢磨自己开店的事。其实想法并没有错:做零售的利润怎么说也比分销要挣的多,更何况假如手里有一些店面资源,这个资源永远握在手里是自己的,现在的厂商也会对你另眼相看,自然拿到的资源也会多。

    “看准了就干”是陈立民一向的风格,尽管做店面不比做分销,店面得养,得投入,租金一交得半年吧,三两个营业员工资要开吧,样机怎么也得摆几台吧,林林总总算下来真的花不少钱。但本着“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的心理,陈立民还是一咬牙抽了一部分资金出来,在电脑城一气租了三个店面。谁料到,店刚开起来后院就失火了:有一个100多台的行单,客户一直拖着不结款。本指着这笔资金回笼了业务还能正常运转,但现在款子要不回来就全“瞎“了,开店又刚砸进去不少钱,陈立民突然就陷入了窘境,告贷无门之下,公司一下就被“拖死”。

    事实上,每年在IT圈里,像陈立民这种例子发生的可说不在少数:资金本身就有限,还硬要撑着做零售。要知道,做分销,资金一转就能转出钱来,可零售却是截然相反的,什么都没干呢,得先赔。对于资金这条分销商的生命线,权衡不好就很可能导致全线崩盘。这个问题不想清楚,不量力而行,虽不致像陈立民败得这么惨,问题一旦产生恐怕也是很不好收场的。

    事实上,无论向哪个方向转型,怎么分配资金,遵循的唯一指标就是赢利。尽管厂商们总是吵吵着要渠道转型,但渠道终究还得看看自己究竟有什么本事,有没有能力挣到这个钱。比如月利润能有10万,拿2万出来开店是可取的,得开得起再去做。而一旦店面对总体利润的吸取已经不是正常的负担,分销商冒的风险可就太大了。除非代理权已经被厂商摘牌,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可能去一掷千金。

    如果说陈立民的例子更主要的还是在于资金原因,那么,目前资金充裕的中、大型分销商们的店面也接二连三的关张,就拿北京来说,证海、鼎博都是相当有实力的老牌代理商,而到了今年,鼎博的店接二连三的关张,证海的店也关了两家。这恐怕折射出来的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到目前,很多分销商的店面只维持在3家左右的规模,当初梦想的“连锁”、“规模”统统成了空话。事实上,当初曾试图向零售转型的分销商们,现在几乎统统又回到老路上,收入的主要来源还是靠老本行分销,店面大多还是形象展示的作用,要说真正的店面销售收入,能占总体收入的20%就算不错的了。按理说,厂商对零售终端一日比一日重视,样机、装修等支持力度也一年比一年加大,与此同时,零售市场的环境也是一年比一年好,按理说,分销商的零售生意也应该是一年比一年好才对,更何况相对于普通零售商,分销商的进货价还要低一些,怎么反而越做越差呢?

    零售与分销,隔行如隔山

    如果到那些著名的分销公司走一圈,会发现这些公司往往并不像想像中那样具有很高的规格:一年做着10亿生意的分销商,可能只是租着一间三室一厅,几个雇员打打电话,填填发货单。试想这种粗放简单的管理模式如果移植到零售业务上,会是什么样的状况?

    分销商的传统思维完全不适应零售业务,零售必须和分销完完全全区隔开来,这是很多曾经盲目开店的分销商们现在逐渐明白过来的问题。

    事实上,在“转型”思潮的影响下,很多分销商都曾有着和别人“比着开店”的经历,你开几家我就要开几家,你在哪开我也到哪开,电脑城一二三四层都必须有我的店,盲目追求曝光率,而最后的结果却又是双双比着关店。从亏损到关闭,原因无外乎是经营不善,管理不行。

    “分销商往往搞不清哪些元素可以移植到零售中来,而哪些元素是不可以移植的。”北纬副总边海光对这个问题深有体会,其认为,分销商开零售店,分销业务总会和零售有穿插,如果穿插不到位,就很可能把本该属于利润中心的零售店面变成成本中心。比如要做维修站,本该在大厦地下一层或顶层,租一间租金便宜的房间,但出于“物尽其用”的考虑,有的分销商也把维修站搬到店面;还有的分销商拿店面当仓库,本应干净整齐的店面却货物堆放杂乱,这么一来,成本看上去倒是节约下来了,可这样嘈杂无序的店面还会有顾客进门吗?

    “零售店面真是挺复杂的,比分销复杂多了,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边海光觉得,虽然手里有几个产品,但在零售上其实分销商根本没有什么话语权。而且零售店变化还必须特别快,拿餐饮业打个比方,新的菜式得翻着花样的推出,装修也必须不断翻新,夏天夜市,冬天烧烤都得跟进,变化既多又快。这一套零售的学问,分销商真是无从把握。

    成都迅捷科技总经理程建次堪称成功零售商的代表,目前在成都已成功开设了13家店面,而且开一个成功一个,目前每家店的月利润都在20万以上。对于分销商怎样才能做好零售的问猓探ù伪硎荆窒?0%的资源往往来自供货商,而大的零售商比如沃尔玛70%的资源则来自客户。这中间做零售与分销的导向,思维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们又没有国美那么大的势能,所以我们做零售的资源只能像沃尔玛那样来自客户。这之间思维要彻底转变,必须把零售和分销完全割裂开,不能把零售也集中在品牌资源上。”程建次说。有的老板做分销一个月能出300台的量,零售才出30台,就把重心集中到分销上去,“其实这30台的价值、利润和成就感是完全不同的,并不比300台差。”

    千金易得,一将难求

    “除此以外,零售团队组织结构的设置也必须完全按零售的方式走,人才的投放必须专业,店长,副店长、值班经理,个个都得由专业人才担当,原先搞分销的渠道经理是玩不转这一套的。”北纬副总边海光认为,专注才能专业,一方面经营要专业,而且管理人才也要专业,业态才能慢慢起来。在此前提下,组织架构也必须按业态需求来整合。事实上,在很多分销商都已经意识到原先的队伍管零售是不行的。但怎么样才能挖到零售专业人才,这也是很多分销商深感头痛的问题。

    “别看很多销售员很会说,你要什么牌子什么牌子我这全有,这样的方式对零售其实是不适用的。但怎么样就一个具体的产品把卖点讲好,最终促使顾客购买,这样的营业员太少了。”沈阳辽电曾经一度把营业员的工资提到了2000元,但还是招不到合适的人,原因在于,好一点的人才都愿意坐办公室,人们总觉得站店面多少有点受歧视,有点能力的人都争先恐后地跑去做渠道,当渠道经理去了。

    “千金易得,一将难求”,对于零售店面来说,不但“将”难求,“兵”也难求,零售是最需要店员个人能力的。而实际店员也不是那么好招,陕西华诚吴总认为理想的零售店员“素质要像百货商场的店员一样,能吃苦有激情主动性强。销售方式要如婚纱摄影店的销售员一样,良好的沟通能力能把客户的购买激情调动起来。”但这样的店员真是不好找。

    “很多人认为,店面形象好一点,位置好一些,样机摆出来就可以做零售,其实并不是那么一回事,开设店面最重要的是店员的沟通交流能力。例如店员的状态,工作积极性等。”吴总认为,做好人才的培养可以做好零售业务,确立其与公司相吻合的价值观,以及相关销售能力的培养等。

    事实上,现在零售竞争也很激烈:一方面,顾客现在都学会了砍价,有时客户报出的价与进价没有差别,真有点像卖手机。一家分销商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一个客户在店中转了三圈,就在要签单时,又到其他店中去询价了,过了一会儿,打电话问少200元能卖吗?当得知时空无法成交时,他就没有再进店购买,这样前期的讲解和说服工作就白做了。另一方面,零售店面之间的竞争也相当激烈,拿北京中关村海龙大厦来说,海龙三层云集笔记本专卖店,6家华硕店,多家ThinkPad体验中心,每个店面积又不大,不可能所有商户都赢利。在这样的环境下,开什么品牌的店,选什么样的位置开就变得特别重要,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除非你有特色或有优势才能有竞争力。

    细节决定成败

    在为数不多成功的零售店面中,一家老板的做法可谓发人深省:

[1]  [2]  编 辑:D1
[相关新闻]
关键字搜索:IT分销商  转型  
  [ 发 表 评 论 ]     用户昵称:   会员注册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