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早在去年底工信部就面向三大电信运营商同时发放了TD-LTE牌照,但似乎TD-LTE制式对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来说只是一种浅尝即止的“障眼法”,一直以来都只是中国移动在“独家献唱”。此次FDD混合试验网牌照的发放,虽然对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而言是一份“迟来的爱”,但对于整体4G市场的发展却依然有着重大意义。
加速突破有效规模
4G牌照发放半年来,中国移动截至当前的4G用户终于突破一千万,而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4G用户并没有实质性的发展。相对于3G市场的持续稳定增长,也仅仅是后者不到一个月的增长量。而4G用户增长速度不如预期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
首先网络建设仍需时间不断完善。目前中国移动已基本完成了市、县、主要镇三级行政区域的网络覆盖,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基本上可以满足4G使用要求,但与GSM网络的覆盖情况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网络优化仍需持续进行。
二是终端线条丰富程度不足。尽管三星、苹果、中兴、华为等大牌终端厂商都陆续推出了TD-LTE终端,且性价比也在不断提高中,但整体可选择性依然不如3G终端,加上中国移动在“三模”和“五模”之间的政策摇摆,也使得部分中小终端厂商难以出手。
三是缺少基于4G的“杀手级应用”。目前各类移动互联网应用在主流的3G网络上基本都可以顺畅使用,即便是“流量大户”的视频类业务,由于终端本身屏幕尺寸有限,在3G环境下已经可以满足用户基本需求。
因此,4G用户规模距离从导入期缓步增长到成长期高速增长的“拐点”还有相当的距离。一般而言,通信市场的最小有效用户判定规模约为市场整体规模的10%~15%,也就是说4G用户需要累积到1.3亿户左右才能迎来快速突破。而这个数字的实现,单靠中国移动来支撑虽然可行,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延缓发展的速度。尽管此次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获得的只是混合实验网牌照,但对于致力4G发展的中国电信而言,完全可以借助实验网的方式拓展真实用户。
改变三方竞争态势
尽管去年底TD-LTE牌照已经发放,但由于三大电信运营商对4G的立场与态度不同,因而各自的举措也大相径庭。
由于中国移动对TD制式只能“一站到底”,因此早在4G牌照发放之前,中国移动就以试验网的形式进行紧锣密鼓的网络部署。
中国联通对于4G市场一直是“爱恨交加”。在3G市场中,中国联通凭借自身的不懈努力打了漂亮的翻身仗,尽管不足以改变市场地位,但3G市场运营已经趋于成熟(用户渗透率达到70%)、市场回报逐渐显现。因此从策略的角度,中国联通是最不愿实施4G演进的电信运营商。一方面自身的3G优势明显、客户口碑良好,并没有“狗熊掰苞米”急于上4G的必要;另一方面,3G已经开始走向盈利,贸然上4G只会徒增投资成本却不一定能在短期内获得应有的回报。
反观中国电信,从获取3G牌照以来,其发展策略在中前期频频奏效。一方面通过千元机战略、双模双待机战略撬动市场;另一方面则在家庭客户市场和集团客户市场发动交叉营销,通过固定业务补贴移动业务的方式完成了天翼用户从量到质的飞跃。但是,由于近期新增用户市场争夺激烈,竞争各方存量客户保有力度加大,中国电信的发展步伐开始放缓,新增用户数急剧下滑并非有人猜测的“逼宫”之举,而是原有策略效用逐渐耗尽、后续策略难以跟进的结果。
因此,和中国联通对待4G的态度不同,中国电信借助LTE FDD牌照来改变竞争态势是势在必行。
眼光放远立足竞合
如果单纯从4G基础通信业务的竞争角度来看,4G对于3G、2G是有着毋庸置疑的技术和单位成本优势。但如果从IT与CT融合、OTT提供商与电信运营商竞争角度来看,4G依然无法改变移动互联网对电信行业价值链的冲击及无线数据通道附加价值日益受到挤压的尴尬局面。
因此,摆在电信运营商面前的课题不是4G用户数如何增长,而是4G的业务和收入结构、价值模式要如何改革。
随着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逐步启动4G战略、加入4G市场的竞争与合作,三大电信运营商除了争夺4G用户市场份额和收入市场份额外,还应更多考虑如何构建基于4G网络和业务的新价值链。例如,中国电信在今年的战略规划中,继续强化“新三者”战略的定位;中国移动明确提出了“1个产业平台和N个产品平台”的发展目标。虽然这两者表述不同、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核心都是如何转变传统电信运营商的角色定位、寻求新业务与市场来应对同业带来的同质化竞争及OTT提供商带来的异质化替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