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通信世界 >> 总第448期 >> 十年·时事 >> 正文
 
2004年运营商闪电换帅
http://www.cww.net.cn   2010年1月4日 10:04    通信世界周刊    
作 者:舒文琼

    2004年11月1日,当人们的目光仍聚焦在刚刚过去的通信展时,国资委一纸公文,对运营商高层进行了闪电般的调整:原中国联通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建宙调任中国移动总经理,原中国移动集团副总经理、移动香港上市公司CEO王晓初被任命为中国电信总经理,中国移动集团原总经理张立贵和中国电信集团原总经理周德强退休;原中国电信集团副总经理、电信香港上市公司CEO常小兵则被任命为中国联通的董事长。副总一级也有所调整,中国联通原副总裁尚冰被提升为中国联通的总经理,中国网通副总裁冷荣泉则担任中国电信副总经理。

    这种“乾坤大挪移”式的高层交叉互换乍看出人意料,实则反映了主管部门的良苦用心。

    领导干部年轻化

    查看新上任三大领导人的履历,可以看出年富力强、深孚众望是他们的共同特点,这也是他们上任的主要原因。

    电信新总经理王晓初时年46岁,有着23年之久的电信行业管理经验,尤其擅长资本运作。移动新总经理王建宙曾任邮电部计划建设司司长、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司长,作风稳健,有着“CDMA推销专家”之誉,时年56岁。联通新董事长常小兵历任中国邮电电信总局副局长、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副局长、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局长,2000年出任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凭借开拓精神赢得了“少壮派”称号,2004年只有47岁。

    当时,前移动掌门人张立贵已经61岁,前电信掌门人周德强更是已经63岁,均超过了国资委规定的大型国有企业领导人60岁退休的期限。而王建宙、王晓初、常小兵等年富力强,精通业务,经验丰富,他们去旧履新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此举也被业内认为是国资委力促运营商高层年轻化的标志之一。

    促成良性竞争

    一些专家认为,国资委轮换运营商高层,意在让他们换位思考,规避恶性竞争手段,全面提升竞争质量,从而实现中国电信企业“做大做强”的目标。

    在换班之前,电信运营商的非理性竞争已经到了必须控制的地步。自2002年原中国电信分拆之后,国内形成了六大运营商,其中,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的竞争尤其激烈,而当时的竞争策略较为单一,价格战是常用手段,砍电缆、锯铁塔、人为设置互联障碍等恶性事件也时常发生,员工因为市场竞争而打架斗殴的事件此起彼伏。运营商在恶性竞争中两败俱伤,用户增速、ARPU值等多项指标纷纷出现放缓甚至停滞的态势。

    市场竞争走到了恶性的边缘,规范竞争行为的呼声日益高涨,相关部门利用行政手段进行调节也势在必行。

    三大运营商领导都有着政府工作的背景、长时间运营商领导岗位的经历,具有大局意识的他们在换位到竞争对手的高层位置之后,能够客观地看待恶性竞争的影响,缓和各方之间的竞争关系,促成健康环境的形成。

    事实上,在轮换之后,王建宙带队中国移动创新业务和技术,常小兵着力解决C网亏损问题,王晓初力推中国电信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型,纷纷将三大运营商带出了恶性竞争的泥沼。

    为全业务运营铺路

    运营商高层互换还有一个深层次的用意,那就是为全业务运营做准备。早在2002年中国电信南北分拆时,国务院就明确表示,中国电信业长期的改革设想是发展全业务的竞争,2008年的运营商重组将这一设想变为现实,而2004年的换班则是为这一目标铺路。

    业界普遍认为,常小兵精于固话、王晓初长于移动业务,调动之后能用各自的长处弥补运营商的现有短板,王建宙行事稳健,入主移动将帮助移动进一步优化其质与量协调发展问题。调往中国电信任副总经理的尚冰和王晓初一样,也具有丰富的移动业务管理经验,对CDMA发展有着清晰的思路。总体来看,此次大轮班调动意在取长补短,为全业务运营打基础。

    巧合的是,4年之后经过电信重组,我国留下了三家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它们恰好就是2004年高层领导大轮换的三家运营商。更巧合的是,中国电信拿到了CDMA牌照,这印证了当时部分人士的猜测:“尚冰就是为发展C网而调到中国电信的。”

编 辑:徐亮
关键字搜索:运营商  换帅  
相关新闻
每日新闻排行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