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通信世界 >> 总第435期 >> 技术方案 >> 正文
 
基于BPM技术的综合运维管理体系研究
http://www.cww.net.cn   2009年9月29日 10:52    通信世界周刊    
作 者:张永华

    2002年,中国移动第一套电子运行维护系统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移动发布了《中国移动电子运行维护系统需求规范V1.0》,这标志着中国移动基础网络运维管理建设逐步成熟,开始从注重基本的服务提供能力向提高运营效率和提供优质服务能力转变。运维管理系统(以下简称:EOMS)从一期、二期、三期到四期甚至五期不断推进,规范版本也从V1.0、V2.0升级到了V3.0,从单一的EOMS系统向省部贯通、省际贯通发展。

    早期的网络的建设、网管系统的建设为中国移动提供了基本的业务支撑,也收集了丰富的运营数据,目前如何保障服务的稳定和持续、如何快速解决服务中断带来的影响、如何及时预警服务故障的发生、如何分析运营数据进而优化服务质量、如何提高运营效率逐步被提上了日程,这一艰巨的任务落在了电子运行维护系统的肩上。

    EOMS系统从只包括最初的值班、工单、信息发布模块,到包括作业计划、资料管理、公告管理模块,再到包括KPI管理、知识管理、代维管理、网络资源管理、备品备件管理模块,功能不断丰富和完善。在中国移动对运维要求不断提高的今天,这些是否能帮助中国移动完成从优秀向卓越的跨越,是否能真正提高中国移动的运营能力、服务水平及核心竞争力?

    运维管理的发展壮大

    当前的EOMS的运营架构是参考E-TOM模型,属于运营保障域,这使得EOMS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台阶而且在管理思路上与国际接轨。在前期的建设中,EOMS的各模块被独立分割,甚至是整个EOMS系统也跟运营域中的其他区域互相独立,在自己的独立空间中,各功能也是浅尝辄止,停留在管理层面,没有触及真正的业务核心。

    而中国移动的运维要求则与时俱进,从OneOSS到ONECM,从卓越运维到NGBOSS,业务发展突飞猛进,运营理念推陈出新,提高运维水平的急切需求时不可待。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各运营商都不断强调自己的运营能力,不断强调从面向网络向面向用户的转型,不断强调流程的穿越和业务的融合,之前生搬硬套E-TOM的横向、纵向划分模式,现在开始打破这种清晰的划分,进行重新组合,从简单的接口穿越各流程,到现在的投诉前移、网络支撑客服,从专业网管到综合网管,从专业资源管理到综合资源管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面向用户、服务整合、流程贯穿、综合运维是中国移动运维管理的下一个发展趋势。

    移动运营商的综合运维管理发展方向

    早在几年前中国移动就率先提出了OneOSS和综合运维的管理理念,运营框架如图1所示。

    结合中国移动OneOSS和NGBOSS的运维管理理念,并充分分析了中国移动的业务特点和运营趋势,笔者认为,中国移动未来可采用基于BPM的综合运维解决方案,如图2所示。

    该解决方案分为三个层次,基层为网络和资源层,中间为业务和客户层,上层为综合呈现层。

    网管和资源层,主要是进行数据准备,各种专业网管、综合网管、综合资源管理、检测平台收集原始数据,进行初步加工,为上层应用提供原子的服务和基本的流程,作为业务和客户域的数据层或服务提供层。

    业务和客户层,作为综合运维的核心层,以BPM技术为基础,在底层以SOA方式提供原子服务架构的基础上,整合各种原子服务和原子数据,形成面向客户的综合业务流程和综合业务分析数据,这一切依赖于底层的架构技术和原子服务抽象能力。

    综合呈现层,提供一个逻辑的展现构建层,以4A为基础,利用门户技术,以全新的视角,通过综合的形式和各专业方向重组的形式,为用户提供展现信息,包括报表、知识、共享信息等。底层各专业系统包含了众多的模块,各模块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功能和数据,在展现层可按照用户自己的视角重组这些模块,形成个性化的展现平台。

    基于BPM的运维管理解决方案,是根据多年网络管理建设经验,提炼了丰富的业务模型,以SOA的思想提供丰富的原子服务,并结合以多年流程的建设经验和技术沉淀,将BPM技术纵向连接原子服务,横向整合各专业系统,面向客户提供综合分析、综合客服支撑、综合业务管理开通、综合服务质量管理、综合任务调度功能,并以门户技术做为呈现手段,多渠道、多形式为用户服务。

编 辑:高娟
关键字搜索:BPM  运维管理  
相关新闻
每日新闻排行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