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通信世界 >> 总第427期 >> 运营市场 >> 正文
 
3G资费政策调整势在必行
http://www.cww.net.cn   2009年7月31日 14:20    通信世界周刊    
作 者:特约撰稿人 匡斌

    有现实意义的建议有两个。其一是避免竞争近视症。将3G之战简化为“三国演义”显然是一种失于粗略的竞争分析。以3G为契机的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战场:苹果已经坐享iPhone的丰厚利润,iPhone的商业模式革命使移动运营商第一次感受到强大的威胁;腾讯、微软、淘宝在即时通讯领域形成领先优势;通过在底层操作系统和移动应用领域的全面布局,谷歌、雅虎、百度等互联网公司加速进入移动领域;PC互联的带宽具有绝对优势,其商业模式趋于成熟;无线城市的探索正在深入……

    竞争对手的多样化,给运营商的资费制定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因素。3G视频通话资费的制定不能回避互联网视频通信免费的异质竞争,iPhone的引入可能改变计费的内容和方式,而上下游厂商的前后向整合更有可能从根本上动摇现有的资费模式。

    其二是适度下放资费自主权。即使退回到“三国演义”的层面,3G的竞争也将比2G时代更加激烈,这不仅是由于重组增加了运营主体,加剧了地区市场格局的不平衡,还因为2G时代的弱势运营商怀揣着改变既有市场地位的梦想。竞争导向的定价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有意义,全国统一的资费政策势必与区域竞争愈演愈烈的现实背道而驰。

    中国联通的统一资费政策对于加强整合营销传播以形成一个声音、取消漫游费以建立差异性有着积极作用,但各省市经济水平不一,各地竞争程度也不一样,如果竞争者的省级分公司具有资费自主权,而联通当地分公司只能按集团统一资费运作,竞争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只有赋予省公司一定的3G资费自主权,让省公司能够根据竞争者的资费水平机动定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动,避免作茧自缚处处挨打。

    丰富计费模式

    流量计费

    流量计费体现按“成本加价”的原则,其“多用多付,少用少付”的计费理念更易为消费者理解和接受,在运营商“有心无力”的3G初期发展阶段有助于提高网络的使用效率。流量计费还能吸引对价格敏感的用户以及轻度使用用户。此外,提供少量的免费流量可以增加用户的体验。

    但是,如果不对“多用”者给予优惠或折扣,流量计费有可能抑制使用量的增长。垃圾信息对流量的消耗、消费者对流量的感知存在一定难度,制约着流量计费的采用。

    有限包月制

    包月制简单便利,易为用户接受,也有助于迅速增加新用户。但在包月制下,由所有用户平均分担服务成本,忽视了用户对网络使用量的差异,也不利于实施差异化营销。在收取同等费用的前提下,少量用户可能占用甚至滥用大量带宽,对轻度使用用户有失公平,包月制起着“劫贫济富”的作用;消费额难以达到包月制费用的不得不转向窄带2G服务。

    以AT&T为例,由于仅收取每月30美元的包月上网费,iPhone手机让其抢夺到大量新增用户,但AT&T对用户数据下载量的大小基本没有限制,iPhone用户的数据下载和互联网浏览给其带来巨大的网络压力。

    考虑到包月制的弊病,有限包月制受到运营商重视:允许用户在某些规定下不受限制地使用服务,对用户使用量的认可程度可依网络状况而定。按时长计费也可以视为有限包月制的变体。

    基于认知价值的计费

    基于认知价值的计费模式是需求导向定价的重要方式之一。此时,运营商根据客户对产品的认知价值而不是成本来制定资费。该模式的核心是利用营销组合中非价格变量在客户心目中建立认知价值,通过捕捉这种认知价值制定能够为客户接受的理想资费。

    中国联通以M/T作为多媒体和文本内容下载计费单位的模式是基于认知价值计费的有益尝试。但是,消费者对这样的计费方式和计费理念有一个理解与接受的过程。

    基于QOS和SLA的计费

    3G的发展最终会带来QOS和SLA的问题,强调高附加值服务的高端客户将倾向基于QOS和SLA的计费模式。这种模式建立在客户愿意为属性特点和服务质量各不相同的产品支付不同费用的基础上。

    资费模式的多样化并不影响运营商在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各有侧重的计费模式:3G发展初期以流量计费为主增加用户体验,随着网络的升级逐渐采用有限“包月”制。

    限行的高速公路绝不是真正的高速公路。从3G演进的长期趋势看,只有在物有所值的流量计费制和最大限度分配流量的有限“包月”制为主、多种计费模式并存的计费结构成为3G资费的主流模式时,才可能出现3G用户的井喷式增长。

    3G资费应取渗透策略

    狄恩的撇脂和渗透战略区分了新产品的两种定价战略:给新产品定高价以攫取高额利润,形同在鲜奶中撇去浮在顶部的奶油,是为撇脂定价;给新产品制定比竞争对手更低的价格,以吸引大量顾客,从而在最短时间内赢得最大的市场份额,是为渗透定价。

    目前三大运营商的3G资费设计无疑体现了“撇脂”的良好意愿,但市场的冷眼却让“撇脂”成为一厢情愿。

    撇脂定价旨在吸引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细分市场,3G“撇脂”失败的原因是,能够接受高资费的消费者难以构成理想的用户规模,竞争的存在更不允许任何一家运营商从容“撇脂”。

    虽然运营商有网络容量暂时难以承载规模用户的难言之隐,有试商用期投石探路的精明考虑,但是,即便在未来的4G时代,如果不能抛弃“撇脂”情结,资费政策最终将在市场无情的反抗下“高开低走”,被迫在事实上回归市场的轨道。只是市场不等人,一旦错过最佳的渗透时机,要想重新洗牌就必须付出巨大代价。

    “撇脂”没有前途,转向“渗透”是明智之举。但3G渗透定价策略的成功实施有赖于三个方面的支持:

    一是网络容量。渗透定价引发的用户剧增要求网络有足够的容量予以支持,但无线频率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3G网络带宽的有限性。因此,渗透战略的前提是网络建设和优化已经做好充分准备。

    从日本的3G运营实践看,低廉的资费促进了3G的发展,而3G网络的容量完全可以支撑用户数量的规模扩张。目前日本的3G用户已经突破一亿户,3G用户占移动用户的比率超过90%。因此从技术上看,对3G网络容量的过分忧虑是没有必要的。

    二是3G产品的需求弹性。需求弹性取决于3G产品的转换成本、替代品和资费总体水平等一系列因素。仅以3G的转换成本为例,如果没有价格低廉的3G手机和上网本,没有号码自由携带的政策配套,3G产品的需求弹性就会受到压制,较高的显性(终端)和隐形(号码)进入门槛,必然影响3G渗透定价的效果。

    三是运营商的成本控制能力,包括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和营销效率。简单地说,渗透定价要求运营商练好“内功”,为成本领先的竞争战略奠定基础。

[1]  [2]  编 辑:徐亮
关键字搜索:3G  资费  调整  策略  
相关新闻
每日新闻排行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