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T技术最初主要是由Nort e l和BT在推动,主要在IEEE802工作组进行标准化工作。2006年11月,在IEEE802工作组全会,PBT以PBB-TE名称通过了IEEE的官方立项P A R,称为IEEE802.1Qay。当前处于IEEE工作组投票阶段,计划2009年7月完成最终标准化。目前判断MPLS-TP可能成为未来的主流技术。
尹承明:从PTN 两种主流技术——MPLS-TP和P B T/P B B来看,由于PBT/PBB相关标准进展较慢,主要推动的设备商又面临很大问题,而且技术上也存在一些不足,原先的一些运营商支持者(如BT、Verizon)在试验中都遇到了一些问题,目前都处于停滞或半放弃状态,从而使得PBT/PBB前景暗淡。MPLS-TP目前不仅得到IETF,也得到了ITU-T的支持,因此UT斯达康认为PTN的未来主流技术将是MPLS-TP,PTN未来可以这样定义——基于MPLS-TP的电信级的分组传送网。
《电信技术》:PTN如何与现有的二层交换、三层路由设备功能进行划分?对未来的城域网设备变革会产生什么影响?
徐荣:面对IP化趋势、全业运营和综合信息提供的发展方向,在城域网有多种技术手段可供运营商选择,多种技术解决方案争论的实质是核心网技术与用户驻地网技术阵营在城域网领域的竞争。一方面,代表核网技术的SDH和路由器,或者说代表面向连接的TDM和路由MPLS技术在不断改进,增强数据支持能力,向网络边缘拓展,争夺二层交换机市场;另一方面,代表用户驻地网技术的以太网,或者说代表无连接技术的以太网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增强电信级的性能和功能,向城域网扩展,压缩SDH和路由器的市场。
传统二层交换机是基于包交换,转发的包长长短不一,会造成高优先级短包(如时钟报文)受长包影响,造成抖动;而PTN基于信元的交换,交换粒度是短包等长的,可以保证高优先级的优先通过,解决了抖动问题。传统二层交换机没有专用的流量控制模块,只能基于8个优先级调度,不能控制TE隧道带宽。以移动基站的业务承载为例,PTN为每个基站提供一个TE隧道,可以为隧道TE配置带宽和路径。每个基站的TE隧道带宽可以根据业务类型(语音、视频、上网)继续被划分成小隧道,每种业务类型可以设置优先级。以太交换机只能在8个优先级之间调度,如果把每个基站优先级设成一样,那么突发时就会随机丢包,不能控制每个基站的带宽;如果把每个基站优先级设成不一样,谁优先级高谁先走,也无法控制每个基站的带宽。
PTN设备与路由器的相同点有:都采用可编程转发引擎,支持L2/L3功能,并能适应未来的变化;都采用流量控制单元,为业务提供层次化调度功能;交换单元都采用等长信元交换,可以保证高优先级业务优先通过。PTN设备相对于路由器新增功能有:整个系统的系统级时钟同步模块,支持频率和时间信息的传送,可使基站不再依赖于GPS;电信级业务监控和保护部分,保证业务故障时,10ms内检测到故障,50ms内完成保护倒换。PTN设备相对于路由器删减的部分有:转发表项上,路由器要识别每个终端用户地址,所以一般业务路由器有百万级转发表,而PTN只要识别每个基站和控制器的地址,万级路由表就足够应用。
各种技术的定位和应用建议如下。
对于MSTP技术,其接口类型主要有TDM和Ethernet,内核为TDM交换;主要承载基站业务,也可兼顾少量宽带业务;可应用于汇聚和接入层,不满足分组业务为主的承载需求。
对于PTN技术,其设计理念符合城域网需求,接口类型主要有TDM和Ethe r n et,内核为分组交换。主要定位于承载基站业务,也可兼顾宽带业务,可应用于汇聚和接入层。有望成为3G/全业务时代城域网的主流技术,问题是标准化和产业链尚不成熟。
增强以太技术OAM和管理不足,主要用于互联网汇聚,不适合TDM业务承载,承载基站业务有待验证,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安全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不宜大规模部署。
IP/MPLS技术多业务和组网能力强,传输和OAM能力弱,内核为分组交换;投资高,故障率高,功耗高;主要用于承载宽带业务,承载基站业务有待验证;近期应用于核心层,中远期逐步向汇聚和接入层延伸。
荆瑞泉:PTN定位于提供L2的点到点和多点高质量分组业务。IP城域网(二层交换、三层路由设备)主要用于承载普通互联网业务和L3VPN。
尹承明:PTN引入后将对城域网的二、三层设备产生较大的影响,目前城域网的层次结构并不是很清楚,引入PTN后,在这方面将有很大帮助,使网络架构清晰化。城域网本身是网络中比较复杂的一大块,分而治之向来是解决复杂问题,尤其是有关“流”与“网”的有效方法。电信的传输、交通的高速公路、航空的辐射状交通系统都源于此。目前路由器设备的过度复杂是其可靠性较差的原因之一。PTN将在城域网范围提供一个高带宽、高可靠性、高QoS的基础传送网络,为各种业务提供承载和传送,使得传送功能从原来的二、三层设备中弱化,而专注于其交换与路由功能。同时从运营商运维的方便性、可靠性、经济性来看,PTN肯定会具有二层功能,但是否引入三层功能要谨慎一些,需要进一步考虑。
《电信技术》:现有城域网中如何引入PTN,一种观点认为应是两张平行网,另一种认为应仅仅定位在接入和汇聚,哪种观点更可行?您有什么建议?
徐荣:目前不同的运营商在网络现状和业务需求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就造成以T-MPLS和P BT为代表的城域网分组化多业务传送设备的需求和引入步骤有所不同。MSTP可以满足3G初期建设需求(每个基站2~4个E1电路),随着2G/3G基站IP化(FE接口),未来将逐步演进为PTN。
现在看来,MSTP向PTN的平滑演进主要有两种方式,运营商可根据具体业务需求和地区采用不同策略。
一种方式是自上而下地引入PTN。首先在汇聚层采用PTN代替接入层MSTP,然后逐步在接入层采用PTN替代MSTP。该方式适用于一定时期内仍以TDME1业务为主的地区,可以保护接入层大量的MSTP设备投资,并实现网络的平滑演进。
第二种方式是根据基站类型采用不同技术。在新建的IP化基站采用PTN技术实现接入和汇聚;现有基站则仍由MSTP提供接入和汇聚,并逐渐在汇聚层转入PTN承载,最终在接入层转入PTN,从而实现网络的平滑演进。
作为一种全新的面向分组应用的传送光网络,与目前现有的SDH/MSTP网络之间存在不同的衔接关系。新老传送平面之间的关系主要有混合组网方式和独立组网方式两种。
混合组网方式是指将新老平面的网络混合在一张网上,又包括分层和分区两种方式。混合组网的优点在于网络的资源可以被充分利用,其潜在的最大缺点在于两种技术存在互通性的瓶颈,对网络维护、使用带来困难。
在独立组网方式下,两种系列设备均全部覆盖整个网络,且从接入层至核心层独立组网,形成两个独立的平面。此方式的优点是:网络容量大,适应突发业务需求;双平面网络的负载分担可增强业务的安全性;两个平面可采用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适应不同的业务流向,业务调度简单;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安全性;两个平面可采用不同的传输技术,以适应不同的业务类型;可以实现端到端的网络资源配置和管理;数据业务可在各个平面独自实现,不用考虑业务互通问题。此方式的缺点是:设备数量翻番,投资和维护投入较大;在初期业务量不大时,资源闲置,特别在接入层,节点众多,而单点业务量并不大;从安全性上考虑,由于接入层光缆资源有限,而光缆故障比设备故障的可能性要大,近期可首先从光缆成环上解决安全问题,不一定采用设备叠加的方式提高安全性。
采用独立组网方式,两个平面采用不同的传输技术,以适应不同的业务类型;此方式更符合大部分已有SDH网络的移动城域光网络未来的需求;原有平面承载SDH的2/155Mbit/s业务;新平面承载FE、GE、2.5Gbit/sPOS、10GE等业务;对于原先MSTP承载的业务,逐步改为由PTN新平面承载。
分组传送网络平面的功能定位:主要承载基站回传、重要集团客户接入、高价值的专线业务,解决FE专线、GE专线、2.5Gb i t/s P O S 、10GE、10Gb i t/s P OS等业务需求,组建全程端到端城域高运营级、高扩展性的二层网络,满足运营级以太网(CE)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