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通信世界 >> 总第420期 >> 运营市场 >> 正文
优化闭环管控机制 推进营销服务协同
2009年6月15日 09:15    通信世界周刊    评论()    
作 者:中研博峰咨询顾问 李慧

    ●服务预评估指标

    服务预评估时间;

    服务预评估得分结果。

    ●实施监测指标

    实施监测实施时间;

    实施监测实施结果。

    每天核查营销案的执行情况,以及往日问题的解决情况,每周统一研讨实施问题,问题发生后最晚在5天内解决。

    ●服务后评估指标

    营销案后评估时间;

    营销案后评估得分结果。

    ●其他标准

    遵循营销服务协同流程及规范;

    营销案发生的规模化投诉次数。

    开展经验复用常态化管理,提供机制保障。

    开展经验复用在于通过深度采集营销案的实施信息,为管理、评估营销案及指导后续营销案提供决策支持。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加快经验数据的提炼及实现更大范围的共享,需要把经验复用内置于IT系统,并注重系统的智能化设置。

    营销服务协同机制运行

    营销服务协同机制的运行方式总体上有两种,即工作组方式及流程化方式。从理论上来说,流程化方式利用功能组织进行管理,是比较理想的规范方式,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如果机制不够成熟完善,流程化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营销案的执行效率,而工作组方式的便捷特性能迎合营销案的灵活性与时效性,因此,两种运行方式各有利弊,可以相互结合开展。以下将简要说明两种方式的运行原理:

    工作组方式:即组建营销服务工作组对营销案服务质量进行全面管控。工作组由市场部门、服务部门、后台部门、前台部门共同组成,市场部门负责营销案的发起与服务质量总体管控,服务部门负责监督与协调,后台部门负责系统支撑,前台部门负责营销案测试。在实际工作中,在完成营销案实施准备工作后,往往由前台部门对营销案进行测试并反馈预评估意见,按时提交实施监测报告,由市场部门与后台部门根据反馈意见对方案内容及系统进行调整,准备服务预案,由服务部门负责过程监督与资源协调。

    工作组方式适用于营销服务协同机制尚未成熟的商业环境中,它的优点是灵活便捷,缺点是标准化程度不高。

    流程化方式:即在IT系统中内置营销服务流程与规范,严格遵循营销服务协同标准,通过层层工作流,进行营销案服务质量管控。

    流程化方式适用于营销服务协同机制较为成熟的商业环境,其优点是标准化管理,可控程度高,缺点是流程审批过程较为复杂,需要多重沟通与汇报,同时会给紧急的营销案带来不便。

    营销服务协同应用成效

    营销服务协同目前在较多省级运营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虽然机制及方式各有差别,但无不例外都是为了深度培养营销案服务意识,降低营销案投诉,提升客户感知。在应用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大方面:

    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技能。

    在营销服务协同重要性的宣贯下,在过程性指标的约束下,业务发起部门、前后台部门的服务意识渐浓,与服务部门的主动沟通意识不断增强,并能主动传导、反馈有价值的服务信息。同时,由于服务意识的增强,各部门相关人员更主动去了解营销案,提升服务短板,把握关键环节,逐步提升服务技能。

    提升管理效率,加强部门协同。

    在营销服务协同机制实施过程中,由于前后台部门、营销案策划与实施部门等对营销案存在的服务问题达成共识,形成“服务共同语言”,在实际工作中更聚焦地核查及解决一些问题,使得营销案管理效率大为提升,部门的协同也更为顺畅,具体表现在部门间召开例会的频率、时长均有所下降;而发现问题的水准与解决问题的效率及效果均有显著提升。

    降低投诉率,提升客户满意度。

    营销服务协同机制的运行对提升运营商服务效益也起到不小的作用,以某省运营商为例,2008年月均升级投诉同比下降75%,月均普通投诉比同比下降32%,且客户对同一项营销案的满意度在机制实施后有了大幅上涨。

    在未来,营销案作为运营商市场推广的重要利器,作为客户感知的关键传导,其营销目的与服务目的在根本上是统一的,借助合理的管理手段和健全的机制能够有效促进各自工作的融合,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营销服务协同。

[1]  [2]  编 辑:徐亮
关键字搜索:运营商  闭环管理  营销服务  
[ 本站暂时关闭评论 ]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