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通信世界 >> 总第413期 >> 技术方案 >> 正文
张平:未来技术演进多考虑商用需求
2009年4月27日 10:30    通信世界周刊    评论()    
作 者:鲁义轩

    网络的运营,首先要有一个健壮的网络架构,并且商用模式要清晰。与电信网不同,因特网的设计初期就没有完善地考虑盈利模式,是“尽力可为的网络”,忽略了商业模式。能够赚钱的门户网站,都是凭借与移动通信相关的业务实现了盈利。

    WiMAX有其适合应用的领域,比如在专网通信中,WiMAX可以快速布网,商务模式清晰,不需通过严密的计费、认证过程,实现方式简单。对于主流的移动通信系统,WiMAX是一个无线接入方面的很好的补充技术。

    各国正在加紧4G技术的研究和实验,也在积极争取标准方面的主动权。但与此同时,4G的商业需求却似乎还“蒙着面纱”。

    《通信世界》:目前看来,4G有哪些备选技术目前比较主流?我国在4G研究上还面临着哪些技术瓶颈?针对这些问题需要研究机构加紧哪些工作?

    张平:对于4G,首先我们应该理清思路,即4G到底能给我们提供一个什么样的业务。把业务想清楚,技术才能更好地应用。

    对于未来的网络形态,业界目前已经思考得比较清楚,即未来的网络肯定是开放式的、多种接入技术共存的、终端种类将更为丰富,除了手持终端还包括网络终端、传感器等等。

    未来的网络必定是双向的、智能的。但如果只是单纯地把数据传输速率做得一高再高,没有更丰富的应用,网络也是没有价值的。LTE已经能实现百兆速率的传输了,静态时甚至可以达到吉比特级别的传输速度,对各类应用的支持已经足够。如果4G的系统在传输速度上比这更高,那么发展什么样的业务呢?用户是否会支付费用来消费这些业务?这非常值得思考。

    从无线传输的角度上看,4G应该有新的技术出现。各个国家现在都在研究4G、LTEAdvanced,希望提出自己的标准,我们中国也做了很多研究。

    但在未来演进方向上,4G方面还没有更令人欢欣鼓舞的新技术出现。相对LTE,4G似乎在技术上没有更大的区别,LTE系统中的MIMO、OFDM技术已经被业界所熟知。如果说1G时代是基于频分多址的模拟技术,2G是基于时分多址技术和码分多址技术,3G是基于CDMA技术,B3G到LTE基于OFDM以及MIMO技术,那么4G还没有革命性的技术产生。

    从通信角度上讲,4G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例如在一定的带宽、一定的功率下,如何提升信道的容量,这很值得研究。

    在技术研究上,我国研究机构的行动还是比较早的。北京邮电大学的无线新技术研究所在物理层、媒体接入层到无线资源管理到业务和网络的结构方面,有一整套的研究方法,通过文章等方式也会反映到政府以及相关的工作组中去。

    目前我们的实验室进行的“Gbit/s移动通信高速传输技术及试验系统”项目,国内有三所大学都在做,这个项目对无线传输上的移动场景下最高传输速率研究意义是比较大的,实验进展也比较快。

    《通信世界》:在商业应用、用户体验等方面4G将会有哪些新的理念?

    张平:我在3、4年前曾提出过一个比较新的理念,即我们设计网络、开发新的传输技术或业务是为了什么?经过推论我们得到一个结论就是让用户总能得到最好的应用体验,达到“ABE”——AlwaysBestExperience。现在我们的网络追求QoS,但未来移动业务不仅仅是物理上的保障,更应该是主观体验上的良好感受,物理上的保障可以用技术手段来实现,但实现“ABE”体验更要有一套模型,我们的实验室对此做了很多研究。

    4G不是一个接入技术、网络技术,而是多个系统的综合。未来,网络的概念更趋向于“泛在网络”,是一个智能化的空间。

    现在的业务,基本上是单向的,由运营商推向用户的。未来的业务,将是双向的,是不知不觉中享受到的智能化的服务。

    对用户来讲,最好的通信服务是智能的、无处不在而又无形的。智能化的、双向的业务,可以刺激用户更多的消费。相比被动接受业务,用户更愿意为自己选择的业务和符合自己需求的业务付出花更多的钱。

    好的业务,是需要仔细分析用户需求、仔细设计的。凸现业务的个性化需要从更高的层面思考用户的需求。用户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我们经过仔细研究后得出的经验,可以为未来指出方向。

[1]  [2]  编 辑:高娟
关键字搜索:4G  WiMAX  LTE  TD  
[ 本站暂时关闭评论 ]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