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德瑞电信咨询研究总监 杨帆
电信重组、3G发牌、手机上网用户数突破九位数,甚至有机构预测说手机上网用户规模将在近期超过PC上网用户规模。那么,是否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呢?
笔者认为,电信的重组与3G发牌,只是在客观上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进一步重整了结构,铺平了道路;而1.17亿的手机上网用户数,与其说意义在于培育了大规模用户的手机上网习惯,不如说意义在于表明有更多的用户具有手机上网需求。首先,“用户消费习惯”意味着消费行为的依赖性,不能否认的是,目前用户对手机上网的依赖度远远低于PC上网;其次,进入“一个时代”,指的是该时代显著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并在此基础上,使全社会产生了可观的价值增值。从这两点来看,“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说法还为时尚早。
但是,移动互联网好比已经敞开的门庭,我们通过摸索前进,已站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门槛上。跨过门槛,我们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拥抱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才能无限接近于无障碍的数字信息生活。
更快餐、更互动的随身媒体
移动互联网的本质应该是什么?有人认为,在3G时代,运营商通过渐次张开的TD-SCDMA、WCDMA、EV-DO等无线接入网以及以IMS为基础的IP移动多媒体核心网,或承载、连接到丰富的互联网内容与服务,称为移动互联网;又有人认为,移动互联网是传统互联网的延伸。之所以存在两种说法,主要是由于产业立场的差异。概括地说,前一种更接近于“基于移动通信网的互联网移动化”,而后一种则更像纯粹意义上的“互联网移动化”。笔者认为,认识移动互联网,更多地应从移动互联网自身的本质特性出发。
特性一:移动互联网的移动性。
移动性,意味着用户的使用习惯与传统互联网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使用传统互联网时,用户往往有着整块的时间,舒适的上网环境,因此,用户会“泡”在网上。但移动互联网的使用,往往是零散的时间(如10分钟的课间,20分钟的旅途等)、随机的上网环境(路边、地铁内等)、应急的信息交互(手边无PC),因此,移动互联网需要满足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享受快乐的体验,这是比互联网更具快餐特色的随身媒体。
特性二:移动互联网的鉴权性。
鉴权性,是移动互联网区别于传统互联网的最大功能之一,一张SIM卡对应一个真实的人,他的信息与爱好,可通过移动互联网上行为被挖掘与再利用,这在传统互联网“单向广播+网络运营商与内容提供商各行其道”的情况下始终未得到有效解决。因此,移动互联网应当是更具互动性的随身媒体。
模式与业务成为决定性因素
业界认为,移动互联网的效应将是“核聚变”级的。笔者赞同这一观点,但同时认为,仅就近期而言,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冲击将小于互联网。因为互联网的发明,使地球成为了一个村落,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则是使这个村落联结得更加无缝化。移动互联网从诞生到产生“核聚变”式的价值增值,面临的最大挑战远不在技术上,而在与模式与业务上。
模式: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电信运营商的参与。我国电信市场经过这一阶段的发展,电话用户总数已超过9.8亿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数接近6.5亿户,考虑移动通信适龄人口的范围,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粗略估计不会超过9.4亿户,我国移动电话实际普及率已超过70%,在很多地区,用户规模已经触及发展的“天花板”。可持续增长的话题已经成为运营商战略的重中之重,以用户增长促收入增长的模式正逐渐沦为过去时。由此,为了促进价值的继续增长,电信运营商近年来始终致力于向产业链要价值,因之而来的“拒绝管道化”和增强产业链掌控能力的讨论一直是业内的热点。
在传统互联网发展史上,固网运营商同样扮演网络接入的角色,但接入与内容运营的分立,使得互联网业收获井喷增长的同时,电信运营商最终也只在网络接入的角色周围徘徊。而现阶段的电信运营商对自身在融合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的定位进行全新的探索,在内容、平台、终端定制等各环节触角广伸,在这一背景下,移动互联网产业链虽未大幅变革,但电信运营商寸土必争的态度与力量,将使产业融合的合作与盈利模式发生改变。传统互联网对用户免费、向第三方收费的商业模式,目前对运营商业已习惯的传统理念和盈利模式产生了强大的压力。只有形成模式上的突破,移动互联网才能获得可观发展。把移动互联产业视作一个系统,若系统内主导的是一种不适宜产业发展的模式,由此产生的内耗无疑将成为贯穿产业发展始终的挑战。
业务: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需要网络与技术基础的更新换代,运营商为网络的升级与优化投入巨资。今后3年,运营商为网络建设年均投入将以千亿计,但这只是为移动互联网与全业务的发展奠定必备的基础。当下已非2005年,电信业的成本支出未见得能带来顺其自然的收入增长,与2G时代有所差别的是,3G时代能产生盈利的业务与服务主要来自于融合业务与移动互联网业务。倘若业务无法让用户获取期望的良好体验,用户会拒绝为运营商的网络设备投入付费买单。另外一个现实是,我国用户愿意为哪些移动互联业务有规模地付费,至今仍是扑朔迷离。“习惯”这个词汇本身就意味着是用户一种下意识的认识与行为,在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过程中,用户会不停将新兴移动互联网业务与异常熟悉的传统互联网业务体验进行比照,从而做出购买决策。电信运营商若要保持收入的可持续增长,创新出被用户可接受的、可盈利的移动互联网业务,这是又一挑战。
开放与创新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开放的发展,具有多重意义。首先,移动互联网用户和传统互联网用户具有高度重合性;第二,前期起到用户培育之效的WAP,对互联网并非替代,而将与Web以互补的效用交互发展;第三,移动互联网的终端设备将呈开放化,手机作为主流但不是唯一的终端设备,创新型移动互联网设备将得到发展;第四,承载业务的将是开放式的应用平台,该平台会加速移动化的应用与服务;第五,电信运营商不能通过原本电信业“围墙中的花园”发展移动互联网,运营模式将走向开放。
移动互联网是一个需要发挥巨大想象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潜能的产业。它的发展将以创新为DNA,业务的创新与模式的创新在发展过程中将加速呈现。说是以创新而不是以盈利为DNA,因为对于那些足够创新,获得众多用户追捧,但未实现盈利的业务来说,未实现盈利的原因在于企业自身未发掘创新的商业模式而已。
建议市场建设六手齐抓
出于以上对移动互联网的再认识,笔者认为,影响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关键因素包括业务、带宽、资费、终端四方面。正如前文所述,业务的关键性在于,它是将投入转化为产出并实现可持续增长的载体。带宽的关键性在于,用户已熟悉传统互联网业务的高带宽,移动互联网业务在2G/2.5G时代诞生,但在3G/LTE时代才取得标志性的突破,原因在于低带宽无法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资费的关键性在于,规模运营下,导入期的优质业务难以获得溢价收入,需要降低成本,推动业务成长乃至成熟,资费合理化的唯一检验标准不是运营商的成本定价,而是目标用户的接受度。终端的关键性在于,无论优秀的业务还是高速移动宽带,用户都是以一款功能支撑性完备的,满意的终端通向体验之路,终端性能制约着业务与带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