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何叶 丛亮
1967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tanleyMilgram(1934~1984)创立了六度分割理论,简单地说:“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按照六度分隔理论,每个个体的社交圈都不断放大,最后成为一个大型网络。这是社会性网络(SocialNetworking)的早期理解。
在互联网改变人们生活的今天,社会性网络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并以惊人的速度演绎着互联网时代的“六度分割”。这就是SNS(全称SocialNetworking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以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为目的的互联网应用服务。本文将从SNS的发展现状入手,通过分析国内主要的SNS网站的业态特点,对其酝酿的与移动通讯融合应用做以探讨。
SNS“井喷”
事实上,目前SNS网站已经成为了一种很火爆的互联网现象。在美国,随便找一名大学生,问他有没有使用过Facebook,你将可能被看成外星人,因为这就好比在问对方有没有使用过计算机一样。除了Facebook,Myspace、Cyworld等也成为风靡国外的SNS网站;中国本土的SNS网站也遍地开花,校内网、开心网等都拥有着庞大的用户群。
如果说美国SNS的高速发展是因为具有庞大的用户基础,那么毫无疑问,我国SNS的巨大发展则与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用户群息息相关。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报告,截至2008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户。而在2007年底,美国网民数为2.18亿户,按照美国近年来网民增长速度估算,美国网民人数在2008年6月底不会超过2.3亿户,因此中国网民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位。
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截至2008年6月,交友社区类网站用户覆盖人数达到7503万人。其中,校内网和51.com分别以16.34%和14.21%的网民到达率排在第一和第二位,在交友社区网站中优势明显。此前,校内网与51.com先后获得重量级投资,这使得SNS行业整体受到极大的关注。事实上,就在近几个月,开心网的兴起也掀起了SNS短时间内的又一次“井喷”,SNS已经是目前互联网行业最受瞩目的新兴领域。
盈利模式尚未清晰
从目前情况来看,业界普遍认同SNS拥有巨大的潜在商业价值。2007年10月24日,微软公司耗资2.4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第二大交友网站Facebook的1.6%的股份,也就是说,Facebook在创办四年后的价值已攀升到了150亿美元。在国内,校内网所在的千橡集团获得了4.3亿美金的融资,这一举动引起行业的高度关注;随后巨人集团也以51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51.com25%的股权,将国内SNS社区网站的行业关注度带至顶峰。
事实上,作为最新的互联网发展方向之一的SNS也没能避开盈利模式的困扰,尽管业界普遍认为聚敛了庞大人气的SNS有着巨大的商业价值,但几乎所有SNS网站都依然处于“烧钱”阶段,除了有限的广告收入以外,几乎没有其他任何资金来源,而目前被普遍看好的游戏等模式的盈利能力也极其有限。
笔者认为,在本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代表着互联网大变革的Web2.0虽然经历了如火如荼的大发展,但在盈利模式上依然没有实现本质的突破。经过长期的发展与探索,互联网从业者发现,惟有将传统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结合起来的移动互联网形式,加之建立符合用户需求的商务模式,才能够搭建起较为有效的盈利平台。
SNS的移动互联网 商务模式
截至目前,SNS的基本产品结构都是类似的,即以用户为中心。一面是用户的个人主页或称为空间;另一面是用户的信息集合页或称为首页,好友信息、系统通知等都在这里展示。
交友社区类网站的马太效应尽显。例如,校内网作为基于学生圈展开的社区交友网站,以用户黏性高的绝对优势领先于其他网站。除校内等领军网站外,市面上多家交友社区网站还在低位重复竞争,普遍存在受众定位模糊,内容结构千篇一律、特点不鲜明等问题。
从现有情况来看,使用GPRS或CDMA手机登陆相应网站,然后进行系列操作。这其中由运营商收取流量费,运营商起到的作用仅仅是提供一个移动接入平台。而结合SNS网站的功能,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运营商也可参与其中,并与SNS合作为用户创造更多的价值。
校内网:与移动网络结合,打造无处不在的学生SNS。
校内网的用户群多为学生,除了基本的发表日志、上传照片、状态更新等功能外,在应用程序方面,校内网的开放式平台与Facebook的API、Google的OpenSocial一样,程序接口与协议、架构全面开放,众多的第三方开发者可以通过开发插件,为用户提供更多、更方便的内容和功能,也为校内网提供程序及应用支持。
看看校内网的一些功能,其中有一部分也许可使运营商参与其中:当运营商与校内网合作,好友之间“送礼物”这一功能不仅能用校内币实现,或许还可以用动感地带M值来换取礼物;而通过“抢车位”等游戏赚取的财富也可以M值的形式呈现;礼物也可以扩展到彩信贺卡、彩铃等方式;对于用户希望关心的特定好友,其状态及新鲜事都能以短信提醒的方式发到手机上;对于不同主题的群组,如以美食为主题的群组可以短信方式发送一定商家的电子优惠券,并询问用户是否订制每月的电子优惠券服务等等。
可以设想如下场景:你正在公车上发呆,收到短信提醒说“您的好友A上传了几张照片,是否查看?”,你选择了“查看”后,手机屏幕提示“请等待”。而等待过程,即是帮你接入到相册的过程,系统此时通过对你登记的爱好、资料等进行数据挖掘和客户细分,将适合你的广告呈现。因为只有较短的时间,相信广告内容比起等待的“漏斗”而言,并不是无法接受的。
这样做的好处有几点:第一,用户在上网不方便的条件下可以手机接入,时刻感到自己处在相应的小社区里;第二,可激发对其他移动业务的需求;第三,在盈利模式中加入了手机广告的因素,引入第三方内容或服务提供商(如图1)。
图1 加入手机广告因素的移动SNS网站价值链模型
其中,SNS网站与运营商共同进行数据挖掘与客户细分工作,并与移动广告第三方SP交流,SP将成品交付给运营商,运营商再将它传递给用户。
开心网:自我展示新媒体,引领移动广告变革。
开心网用户群多为白领,一篇评论开心网的文章说道:“在这个恨不得能在淘宝上买菜,人人都多少有点‘宅’的时代,我们与朋友间的社交在虚拟的空间里才是最活跃的。令我们感到轻松又开心的是在“开心网”买卖朋友,而真正约大家一起吃顿饭的难度却在不断增加”。也许这句话从某种角度解释了为何SNS网站会“火”的原因。在繁忙的工作结束后,人们待在家中就可以上网同时与多个朋友交流,既轻松又惬意。
同时,白领的消费能力较学生群体要高,因此其差异化应该体现在更多的方面。可以想象,人们在自己的好友圈子里应该是无拘无束的,自己用了什么好产品,获得了什么好的服务体验会急于和朋友分享。这时候,小型社区或朋友圈中的现身说法比起明星做的广告则更加具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