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所 白春霞
历经百年行程,奥运会从第一届14个国家241个运动员参与的9个大项的赛事,已经发展成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来自199个国家和地区11000名运动员参与的28个大项的全球体育盛会。在奥运会自身不断壮大的同时,其支撑、服务和保障奥运运行的人员、机构队伍也越来越庞大。
如果把奥运会比拟为一个由很多不同部分和系统组成的庞大的生物有机体,那么通信就是镶嵌在这个庞然大物身体中的“神经系统”,是现代奥运会协调、管理和运行的基础和保障。
纵观奥运会的发展史可以看到,奥运会的影响力与通信产业的发达程度密切相关。奥运会有今天这样的影响力,除了奥运精神体现了人类普遍价值观的内在力量外,通信的发展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扩大了奥运会的传播范围
1936年柏林第11届奥运会第一次使用电视作现场转播。当时,25个大屏幕被架设在柏林各处,供当地人免费观看比赛,并且同时对许多国家转播实况。电视屏幕上美裔运动员杰西-欧文斯与德国对手卢茨-朗公平竞争、友好相处的画面,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的真正内涵,奥运会新闻传播也从此步入视听新阶段。
1964年东京奥运会首次通过卫星转播奥运实况,使全世界更大范围的人民实时感受到奥运会的热烈气氛。从那以后,通信传输与奥运更加紧密结合,并获得更多应用。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启了奥运通信的新时代。亚特兰大奥运会中,进行了大面积的网络建设,把最先进的网络通信手段渗透到奥运赛事组织和奥运传播中,网络奥运初现端倪。1996年正是国际互联网发展最重要的时间,也是第二代数字蜂窝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前期。奥运会引入了数字蜂窝技术,还采用了当时最新的互联网技术,通信手段有力地支持了亚特兰大奥运会售出861万余张门票,创下有史以来观众人数的最高纪录。这届奥运会的吉祥物首次用电脑合成,全身呈浅蓝色,有白色肚皮和牙齿,脚踏红色胶底鞋,头顶和尾巴上各围绕一个奥林匹克环,显示了信息技术对奥运会的影响。
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通信服务保障堪称经典。Telstra不仅建设了由基础传输网、内部电话网、移动通信网、视像传送网以及数据传送网五大部分组成的奥林匹克专网,为奥运赛事组织、比赛数据统计发布、媒体新闻采集以及奥运节目向全世界发布提供了可靠、快速、便捷的信息平台,还通过一个呼叫中心和多个信息网站为公众提供了获得信息、表达观点和处理与运动会有关的商务活动的途径,使得外界与奥运会互动性大大增加,直接调动了人们参与奥运会的热情。
本届奥运会最值得称道的是奥林匹克公园内世界上通信密度最高的移动网。该网络GSM网与CDMA网双重覆盖,大量的基站被巧妙地安装进路灯电杆,或装在公用电话亭的顶上及看台梁杆上,在1.5平方公里范围内服务了30万用户,最高峰时奥林匹克体育场呼叫强度为10分钟内有1万次。GSM网还采用了创新技术,实时地分析负荷与使用情况,并根据人流去向和及时向热点场馆调网路配容量。
由于移动电话在悉尼奥运会期间大显身手,以及互联网信息网站在互动交流中发挥的作用,自此,移动电话和互联网成为观众、奥运官员、运动员以及新闻工作者不可缺少的通信工具。奥运通信网络规模和业务量都空前巨大,助力悉尼奥运会的直接参与者和间接参与者空前广泛。
2004年雅典奥运会在通信服务保障规划上存在不足,但在重点场馆国际广播中心、新闻中心、记者村等建设了DSL宽带数据接入工程,并通过3G网络为奥林匹克主赛区提供100%覆盖率,来自世界各国的运动员、裁判员和记者享受到了宽带上网服务。
从中国移动和中国网通为2008年奥运会所做的充分准备来看,“移动奥运”和“宽带奥运”的推出将奥运真正带到每个人身边,奥运精神得到其所未有的普及和宣扬。
奥运是通信新技术的舞台
通信信息服务在现代奥运会成功举办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支撑作用和基础性作用,同时,奥运会通信环境的独特性对通信质量、业务种类和服务规模上提出的严格要求也刺激通信技术的创新、成熟和完善,特别是促进东道国通信信息服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首次使用互联网技术,很多大型高科技公司都把亚特兰大当成了向世界展示实力的重要舞台。亚特兰大因此发展成为美国第二大通信发达城市,并吸引了大批技术公司来安营扎寨。
2000年悉尼奥运会Telstra凭借通信服务官方合作伙伴的地位和出色的服务品牌美誉度和知名度大增。通过承办奥运会,悉尼通信业获得有效发展,为奥运会而设立的大量通信硬件设施在赛后继续为城市做贡献。
同样,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前,宽带在希腊并无实际的应用,因为奥运会的原因,ADSL才进入希腊市场。
我们相信,2008年北京奥运会肯定还会有许多第一次值得我们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