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世界 >> 总第357期 >> 技术应用 >> 正文
中国移动践行企业责任对公益困境的启示
2008年3月4日 11:11    通信世界周刊    评论()    
作 者:张永恒

    “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这句美国钢铁大王、慈善家卡耐基临死前的名言曾给予国内外无数企业家们启示。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如何在保持自身良性发展的同时,积极地推进社会公益事业,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双赢,这一命题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投身公益事业的十几年间,大多数的国有企业至今仍在困惑中艰难前行。

    2008年1月1日,企业所得税法将施行。企业公益性捐赠支出纳税扣除额度也由原来的3%提高到12%,新措施的出台旨在鼓励企业和社会更多地参与社会公益性活动。随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不断推进,制约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障碍将逐步消除,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一批国有企业开始探索一条全新社会责任道路,逐渐走出公益困境。

    企业公民缘何“公益缺位”

    改革开放以后,公益基金事业也发展迅速。早在2003年底,中国就有近1200家基金会,其中,全国性基金会有80家,20多年来共得到近100亿的捐赠。

    然而,公益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也的确处于瓶颈之中。比如当前中国的公益性基金会十分依赖于境外及港、澳、台地区的捐赠。据调查,在中华慈善总会获得的捐赠中,有50%来自于境外。另外,还有一项统计表明,在大陆1000万个正式注册的国内企业中,只有1%的企业做公益事业,而99%的企业都不向社会做任何公益贡献。这一现状正反映了中国慈善事业的艰难处境。可以说,在企业自身存在一定程度“公益缺位”的前提下,中国企业的慈善风气尚未形成。

    不可否认,国有企业的公益事业正处于起步阶段,而社会整体慈善氛围的缺乏也必然对其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从客观上讲,除了法律环境和监管机制的缺失之外,当前国有企业在社会责任中的缺位,主要还是来自于企业自身对于公益事业认识的误区。一部分国有企业认为当前“市场不为,政府不能”的公益事业作为政府工作的一种延伸,仍然是政府组织捐赠的一种方式。正是这一认识误区直接导致了目前中国企业对于公益事业活动的投入不足。

    另外,国有企业对公益事业的忽视,也并非没有历史原因。众所周知,企业发展离不开社会发展。过去“政企不分”的背景决定了国有企业在从事公益事业时,不能单纯地凭主观意愿来承担社会责任,必然同时顾忌社会与舆论给予的压力,稍有不慎就可能背负起国有资产流失的恶名。

    如何处理“舍”与“得”

    星巴克集团首席执行官吉姆·唐纳德曾说,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表现为“舍”、“得”两字。应该说,“舍”与“得”之间永远是辩证性的,作为一个社会组织,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应该忽略自身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在从社会中求得企业生存发展的同时,同样也应该为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英国国际调研公司做过的一项消费者定性调研就曾显示:86%的消费者认为那些为世界更美好而奋斗的公司具有更为积极的形象。

    另一方面,任何一家企业都拥有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特点与优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才能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公益项目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差异化成为了企业甄别公益项目是否可行的重要原则。美国权威企业调查组织“交流会议”对463家美国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调查的企业会选择与企业自身发展目标相契合的社会公益事业。同时,政策导向、社会舆论、可持续性等因素也同样成为考量一个企业社会公益项目可实施性的重要标准。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已经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企业形象建设,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但是,不可否认地是,国有企业在选择公益项目的过程中还经常会出现投入巨资却并未达到预期效果的情况。以国家电网为例,2004年到2006年期间共投入约4亿元人民币从事社会公益事业,但是项目本身缺乏差异性与可持续性,并没有起到国有企业从事公益事业所应有的带头示范作用。相反地,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2006企业社会责任评估”排名中,国家电网位列倒数第二。这不能不引发我们进一步地思考,国有企业在从事公益事业的过程中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真正地达到在全社会范围内发挥示范作用的效果?

    当然,我们也高兴地看到,许多国有企业正在不断地积极尝试,在践行企业责任方面,有效地拓宽了自己的思路。例如,2006年3月启动的“中国移动西部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正是与国家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相结合,从最受关注的教育问题入手,具有聚焦教育领域、注重长远发展等特点。同时,这一项目还充分发挥了中国移动自身的技术优势,从信息化的发展、应用和体验三个层面使西部农村中小学校长全方位地感受到农村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加深了这些站在西部教育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对未来农村发展的认识,坚定了他们投身祖国西部教育事业的信念。因此,这一项目一经推出就得到了西部中小学校长的积极支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打造“品牌”公益

    公益事业是高尚的社会事业,现代的公益事业已经具有社会化、经常化、规模化等特点。民政部下属的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私募慈善基金的规模以每年70%的速度增长,2007年这一数字更为可观。公益事业不再是个体行为,企业作为社会公民,在从事公益事业的过程中,更应该考虑如何充分发挥全社会的参与热情,实现公益事业的效果最大化。事实上,举世皆知的希望工程实施18年来,取得了在全国偏远山村援建希望小学13285所,资助农村贫困家庭学生304万名的显著成绩,正是由于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与参与。

    在整合社会资源方面,国有企业拥有国内其他企业不能比拟的优势。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是国有企业成功地打造公益事业品牌项目的关键所在。目前,不少国有企业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整合各方面资源,与社会各界携起手共同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来。再以中国移动为例,其从事的很多公益活动都力图联合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以回收、处理废弃手机电池为核心的“绿箱子环保计划”得到了摩托罗拉、诺基亚等诸多终端厂商的积极相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从2007年10月开始的“全球通积分公益行动”则更进一步地将号召范围扩大到了广大民众中。在这一活动中,全球通客户的捐赠额度没有下限,任何零星捐赠都能发挥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作用。活动开展仅2个月,所获捐赠已经能够帮助37所西部中小学校进行教育重建工作。

    现在,我们已经欣喜地看到,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已经逐渐走出了“公益困境”,在公益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创新。在使国家、社会和企业融为一体的同时,“品牌”公益作为一种全新的思路,已经渗透到中国许多国有企业的理念中。

编 辑:张翀
关键字搜索:中国移动  企业责任  公益  
  [ 发 表 评 论 ]     用户昵称:   会员注册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