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世界 >> 总第326期B本 >> 移动通信产业发展20周年技术篇 >> 正文
国产手机成败反思
2007年7月11日 10:39    通信世界周刊    评论()    阅读:
作 者:CMP(中国)咨询有限公司 闫成印  

    三、国产手机市场份额下滑的原因分析

    1.外部因素:国际知名品牌“抢地盘”

    以诺基亚、摩托罗拉为主的国际知名品牌开始将中、低端价位市场纳入其目标市场,纷纷推出低端手机,以高端品牌优势到中低端市场“抢地盘”。

    2.内部因素:国产手机缺乏品牌影响力成为其生存与发展的最短板

    尽管2003年以前国产手机市场份额的节节攀升,但却没有真正培养起有效的品牌力。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国产手机由于种种原因在中、低端价位手机市场上出现的产品质量问题造成了品牌美誉度的下降,另一方面则主要是由于大部分国产手机品牌厂商即使在中低端价位的市场上,也没有形成“精品”。一旦面临国际知名品牌的产品竞争,便没有足够的防御能力。

    一个良好品牌的塑造要靠大众口碑的建立。但是,不论是技术还是质量,国产手机都显得差强人意。国内手机企业对于品牌的认识还处于需要集体补课的阶段。因为品牌的知名度转化为美誉度需要有一个比较长久的过程,国产手机企业基于抢占市场的考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最大程度地占领市场份额,将注意力集中在产销量、品种数目、新品推出速度上,特别是一些生产商为了使新产品尽快投放市场,在产品还存在质量甚至设计问题时就将其推向市场,这种情况会降低甚至损害国产手机的品牌形象,降低品牌的美誉度。这种低品牌美誉度难以支撑国产手机企业的持续发展。

    总之,国产手机整体上品牌势能低造成的劣势成为其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致命短板。重视“量”上的份额而不重视“质”上的积累导致恶性效应,数量上升的同时品牌忠诚度不能得到维持。由于注重量上的积累,近年来,大部分国产手机厂商走的是低价策略,产品定位于中、低端,所以基本上没有形成品牌势能,品牌顶多算得上是低端品牌,在不能树立品牌优势的情况之下,加之国产手机厂商过度重视量上的份额,对于质量相对不够重视,引发用户品牌忠诚度不够。一旦高端品牌向中、低端市场发起冲击,凭借品牌势能,其凌空而下的优势势必对固守于低端市场的国产手机厂商产生重大的冲击。

    3.核心技术的缺乏仍然是国产手机厂商的致命软肋

    虽然国内部分手机企业已进入了核心技术研发层面,但国内手机企业总体技术水平仍远落后于国际知名的手机厂商,是核心技术几乎全部被国际手机巨头垄断。在移动电话的基带芯片、射频等核心技术方面,大部分的国内手机厂商仍然是毫无建树,加之可提供相关核心技术与产品的本土厂商相对缺乏,使得其在外部支撑方面相对较弱。国产手机企业的低核心技术能力阻碍了国产手机厂商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国产手机企业的致命软肋。

    4.高库存:渠道与供应链体系方面的问题

    高库存量加剧国产手机企业的崩盘危机。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12月底,国产手机的全国库存量已高达3000多万部。以平均每部1000元人民币计,则至少有300亿元压在渠道和工厂里,估算一下,平均每家手机厂商要有近8亿元的资金被库存挤占。

    高库存量对手机业来说非常危险,因为芯片及软件更新的速度很快,因此手机的价值如果不能得以迅速实现将很快流失。过度供给逼迫手机制造商及零售商必须减价出售。而随着手机产量的扩大将使市场竞争进一步激烈,产销之间的矛盾将呈现更加扩大的趋势。过剩的产能将导致价格和利润率的大幅下降,从而引发全行业危机。

    同时,在管理与运营体系跟不上的情况下,高库存量还容易成为渠道“串货”的诱因。

    5.黑手机:其他因素中的一个争议因素

    造成国产手机市场份额下滑的因素是很复杂的,除上述以外,还有其他多种因素,其中黑手机的存在是一个争议性的因素。由于黑手机是定位于价位上的中、低端,黑手机的存在与国产手机形成了直接的竞争关系,根据CMP咨询的有关数据统计,国内黑手机至少占到了25%左右的市场份额,尽管有人说黑手机的生存与发展会给国产手机以某种启发,但不可否认的是,黑手机的存在大大压缩了正规国产手机厂商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图1 国产手机历年来在国内手机市场上的占有率情况

    相关专题:中国移动通信20周年

[1]  [2]  [3]  [4]  编 辑:张翀
关键字搜索:手机  市场份额  
  [ 发 表 评 论 ]     用户昵称:   会员注册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