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化 >> 厂商动态 >> 正文
困兽SAP激进出击 三位中国区副总裁离职
2007年8月20日 20:28    新浪科技    评论()    阅读:
作 者:互联网周刊 记者唐宏梅

    为赢取市场,一向持重的SAP开始一改往日沉稳作风,这种策略调整到今天演变成一种更为激进的方式。

    谁也没看出,坐在继任者身边的原SAP大中国区总裁西曼的落寞,在2007年5月16日继任者李文俐生日那天,西曼一如往常地少言少语。而在7月25日在北京举行的“SAP2007技术创新大会”上,已经看不到西曼的身影。

 

    据SAP内部知情人士透露,就在今年4月,SAP内部宣布李文俐接替西曼成为大中国区总裁起,到目前为止,有三位中国区副总裁离职,加上大大小小的经理、秘书,已经有近20名员工离开,他们在SAP的工作年限大多在七八年左右。

    SAP中国的人事变动并非单一事件,联系到该公司亚太区的人事调整以及全球总部的策略转变,SAP的变化是自上而下的。表面上看来,SAP中国的人事变动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分配,事实上,这背后真正的原因是,在面临新的市场竞争格局时,这家管理软件巨头从产品导向到市场导向的定位转变过于激进。而在相应的管理架构调整过程中,全球销售中心的重新划归使得在SAP内部欧派与美派管理思路的冲突更加白热化。

    “美式”SAP

    SAP的销售中心被划归为欧洲与美国两个中心,亚太区直接向美国中心汇报。一位离开SAP中国的管理层透露,一直以来,SAP有美国和欧洲两派文化对峙,前者行事张扬、注重市场争夺,后者做事沉稳,以服务客户为导向,目前亚太区总裁GeraldineMcBride属于美派,这直接导致在对大中华区的管控上更多以美式的市场竞争为主导。

    2006年年底,原SAP亚太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Hans-PeterKlaey(雷汉朋)被任命为SAP全球中小企业事业部总裁,GeraldineMcBride接替其成为SAP亚太区总裁,执掌SAP亚太区业务。在这之前,Geraldine McBride与西曼处于同一管理层级。

    SAP两种派别的对峙也并非一时兴起。早在2004年甲骨文收购Peoplesoft开始,在行业内拥有绝对优势,并且一向倡导不评价任何竞争对手的SAP开始剑指甲骨文,从SAP全球总部开始,无论是公司内部还是在对外的言论中,SAP将甲骨文视为公开的敌人。

    而在甲骨文进入应用软件市场之前,SAP中国是其重要的合作伙伴,在SAP中国总部甚至还设有专门的甲骨文员工的办公室,当时二者的角色分工为SAP是甲骨文在中国的数据库推广合作伙伴。但自从甲骨文进入应用软件市场以来,双方的关系开始变得十分微妙,到2004年,甲骨文高价收购Peoplesoft,SAP与甲骨文之间的竞争正式拉开序幕。

    从SAP全球总部到SAP中国,弥漫着一种强烈的危机意识,“如果业绩不够好,就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收购,”那位原SAP中国的管理层告诉《互联网周刊》,虽然有反垄断法的限制,加之甲骨文在一连串的收购之后现金流的储备并不足以收购SAP,但业界仍一直盛传甲骨文收购SAP的各种可能性。现在甲骨文与SAP的关系,是5%的合作与95%的敌对。

    争夺中小企业

    如今,除了在与甲骨文的竞争中倍感危机外,在SAP中国,负责渠道管理、中小企业市场等要职的高层都由从中国香港的人过来接手,这又使得另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摆在面前——专注于市场争夺的SAP如何在继任者的管理下获胜。那位原SAP中国管理层告诉《互联网周刊》,SAP中国大概有1/3的收入来源于原有大客户,在我国的香港市场,SAP的主要收入也源自大型客户。而从2002年开始,SAP中国开始进入中小企业市场,但由于对该市场的错误判断,在中小企业领域SAP表现平平,甚至一位原SAP中小企业专家在后来的总结中说,SAP已经在这个市场失败。

    SAP大中国区副总裁伍永庆在“SAP技术创新论坛”上演讲时引述了《世界是平的》的一句话,“我们必须加快步伐才能保持现状”。在当天,SAP发布了第二季度的业绩表现。根据其发布的公开数据,二季度在亚太区共有625个新客户选择SAP解决方案,其中525个来自中小企业客户,在中国市场软件许可收入中,SAP增长高达84%,其中,75%来源于中小企业。

[1]  [2]  [3]  编 辑:赵宇
关键字搜索:SAP  中小企业  SBO  甲骨文  
  [ 发 表 评 论 ]     用户昵称:   会员注册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