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化 >> 要闻 >> 正文
互联网农村用户增长迅速 改变生产力构成
2007年8月10日 13:34    赛迪网    评论()    阅读:
作 者:人民网 林龙

    7月18日下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在报告里我们可以看出,互联网的农村用户规模增长迅速,2007年6月底的农村上网人数比2006年年底增加了51%。

    从这51%的数字上,我们感觉到无限的兴奋。“农民”变“网民”的背后体现出的是,在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相互交融、激荡的互联网时代,在新农村建设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的大背景下,它昭示着用互联网“武装”起来的新型农民,将成为释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壮大农村经济的一支劲旅。进一步说,或者会改变农村生产力的构成。

 

    农民渴望上网

    曾几何时,“农民伯伯”们用亲切的笑容接收了“互联网”名词。但是当现代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正日益影响着农业的收益构成,于是此时农民的笑容也不再亲切。他们也知道,通过互联网,可以查询到有关生产经营资料,学习各种农业生产新技术。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制约,直到在进入新千年以后,这样既能拓宽农作物购销渠道,又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信息,完成交易,最大限度地方便农民的“农村信息工程”才逐渐壮大起来。

    互联网虽好,可不少农民并没有电脑,更不会操作电脑,实践起来有一些困难,这又是新时期农民们的又一大郁闷,他们缺少资源,缺少渠道。为此,有关部门在这两年加强对广大农民的技术培训,帮助他们普及和运用互联网使用知识,让互联网真正成为广大农民致富增收的好帮手。通过这两年的努力,农民的网络化水平不断提高。

    农民写博客给我们的启示

    在本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报告中,我们还看到农村网民的增长速度超过了网民总体的年平均比率31.7%。这个惊人的速度背后,除了国家有关政策的积极因素之外,我想,更多的是农民已经很主动的感受到了互联网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并且主动参与到网络中去,利用网络改变农业生产。

    提到这一点,笔者不能不提今年年初火遍各大媒体的“农民写博客事件”,从这个事件上面我们能更多的感受到农民对于网络的渴望。事件发生在浙江一个叫三门的小县城,该县农民丁可飞在网上博客,卖自己所产的馒头,在网上引起重大反响。而当地农村现代远程教育部门以此为起点组织成立了国内第一个“新农民博客村”,专门使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在此安家,用互联网武装自己。农民开博客至少是农村网民逐渐增加的一个很好的缩影。接受了互联网以后,网络对农民们思维的冲击是革命性的,他们试图在网络中‘种植’新生活、接受新方式、寻找新办法。或许若干年后,这些从农民变为的网民,不再写博,但他们永远不会回到原来的状态了。这就网络对于农民的意义。

    农民开博客使农民凭运气熟悉市场行情的日子以经一去不返了。如今,在三门县,这些新农民们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需要的信息,并且其中大部份人开始在网上开博客销售农产品。年青的农民似乎更易接受互联网这一新事物。有统计,在25到45岁之间的农民中,有85%的人在使用互联网,而这部份人的农产品产量占总产量的45%。

    “农民”变“网民”的意义

    《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对于农村网民增长的统计,它并不是一个新数据的诞生这样简单,“农民”变“网民”的意义它所折射出的是农民、农村、农业发展的一种全新模式和开拓之路。这种有益探索、敢于创新的实践也着实值得我们为之叫好。

    昔日拿惯锄头、提篮叫卖的“泥腿子”们,如今手拿“鼠标”成了网民,可喜之处甚多。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如果不及时提高农民的素质,不改变传统的经营与销售模式,农产品卖难的问题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如今2007的中国比2006年的中国又多51%的农民在网上独辟蹊径,成功地探索出一条致富之路。

    现在,在互联网大行其道的时代里,农民不可能拒绝它,我们目前所处的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农民应该说他自身在受教育程度提高的前提下,农民对互联网的感知,对互联网的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肯定会水到渠成。

编 辑:严大伟
关键字搜索:互联网  农业信息化  信息化建设  IT  
  [ 发 表 评 论 ]     用户昵称:   会员注册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