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一则关于组建“国家基站公司”的传闻吵的是沸沸扬扬。不少媒体在网上发布消息,宣称“电信业要重组,国家将组建一个在级别上将与目前的三大电信运营商平起平坐的基站公司”。虽然工信部很快在其网站上做出了回应,证明即将成立的公司主要负责统筹建设通信铁塔设施,而并非传说中的“国家基站公司”,但是这并不能减少大家对基站共享的关注。不少人认为,这家新成立的公司不仅会整合三大运营商的铁塔资源,而且会进一步整合三家运营商的基站资源。随着“基站公司”的成立以及民营资本的加入,电信业网业分离的大幕将正式拉开。
遗憾的是,基站共享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近日,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的高管均证实,三大运营商将只合资成立铁塔公司,不会在基站等其他基础设施上实现共享。由于只是共享铁塔,而不是共享基站,与其叫“国家基站公司”,不如称之为“国家铁塔公司”更为合适。
为什么不是基站共享?
事实上,基站共享从技术上看是完全可行的。早在3G时代,包括华为在内的不少设备商已经设计出多制式融合基站,一个基站就可以提供多种制式的网络支持。不仅如此,基站共享可以节约站址资源,减少设备的电费支出,同时满足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
既然基站共享在技术上完全可行,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成本,保护环境,为什么国家并没有把重点放在基站共享,而是放在铁塔共享上呢?
我们知道,三大运营商处于竞争关系,而竞争的优劣很大程度取决于网络覆盖的水平。正因为如此,基站数量的多少直接决定了运营商网络覆盖的好坏。为了能够保持覆盖优势,网络占有优势的运营商往往拒绝和竞争对手合作,共享站址资源。即使是工信部三令五申,效果还是十分有限。
除了运营商主观上的不配合,网络设备也是影响基站共享的一个因素。我们知道,三大运营商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了数十万个通信基站,有效覆盖了整个中国。不同运营商,不同网络制式,乃至不同地区,所使用的基站设备也各不相同。虽然基站共享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是由于基站种类的区别,基站共享在实际生活中很难实现。
除了上述提到的这些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是三大运营商不得不面对的。由于三大运营商是上市公司,所拥有网络资产已经被上市公司收购。如果国家想要推动基站共享,那么必然会牵扯到上市部分的资产,进而引发资本市场的波动,而这显然是国家有关部门不愿意见到的。
铁塔公司作用有限
既然基站共享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仅靠铁塔共享,铁塔公司又会实现怎样的价值呢?
根据工信部的声明,建立“国家铁塔公司”是为了提高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水平,降低网络建设的成本,促进节约和环保。然而在通信网络覆盖完善的今天,三大运营商已经建设了数不清的通信铁塔,不少地区甚至出现不同运营商在同一个地方分别建设铁塔的情况。在通信铁塔数量过剩的情形下,每年新增的铁塔数量将极其有限。如果“国家铁塔公司”仅仅关注每年新增的铁塔,那么这家公司将很难生存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