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3G >> 市场 >> 正文
手机支付成新热点 3G应用拓展金融信息服务
2009年5月4日 09:25    通信信息报    评论()    
作 者:林剑

    运营商把传统银行业务与手机绑定,对于金融信息服务来说将是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同样,用户通过手机随时随地享受各项金融服务,移动互联网所支撑的科技内涵将越来越贴近传统、贴近百姓生活。

    去麦当劳、星巴克将很快都可以“刷手机”买单。上海移动近日透露,手机小额支付的相关规范已经形成,用户届时无须换手机,只需更换一张SIM卡,就可在移动合作商户内直接“刷手机”买单。

    无独有偶,上海联通日前宣布推出刷公交卡手机,这款手机内置了公交卡账户,用户在乘公交车、地铁、出租车时,可直接用手机刷卡扣费。

    手机的各项应信息服务正大大方便人们的生活。在3G时代来临之时,各运营商抢先推出刷卡手机,也预示移动金融应用市场正进入“井喷”前夜。

    “买汉堡不用带零钱”

    对于手机支付,有业内人士这样表示:“我们的目标是,让用户去麦当劳买汉堡不用带零钱。”“小额移动支付”业务是手机支付业务的一种,又称“手机钱包”。它将用户的手机号与银行卡账号包括公交一卡通账号之间建立起对应关系,把手机变成了随身携带的POS机。方便持卡人“随时、随地、随身”享受到安全、便捷的各类金融及小额消费支付服务。

    最近,关于手机支付业务的消息不断增多。除上海外,手机支付业务在湖南等地也不断有捷报传来。显而易见的是,随着三大运营商市场竞争的加剧,每一项有潜力的业务都将成为三方角逐的战场。或许过不了多久,只要换上一张新型SIM卡,手机用户不需要更换手机,就可以完成用手机购票、使用优惠券等支付行为。

    其实,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手机金融服务需求都很高,但它们的“催化剂”并不相同。发达国家手机用户已经习惯将手机用于通话之外的其他用途;发展中国家手机用户则将手机金融服务看作是对金融服务机构的有效补充。

    根据InsightResearchCorporation新发布的一份市场研究显示,预计在未来5年内,将有8种手机金融应用成为全球近22亿手机用户日常应用的一部分。根据这份市场分析研究,这8种移动金融应用将在预测期内为应用开发商和在其网络上提供这些应用的手机公司带来近1240亿美元营收。

    3G时代力推手机支付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全面开放,银行间竞争日益激烈,近十倍的数字空间诱使银行开始在增值业务上寻找出路。高端手机的逐渐普及,中国3G也已经由蓄势转化为实际的动能,中国未来移动银行将逐渐发展成为类似网上银行的、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的成熟平台。并且这个平台将会更加自由、便捷、高效。但由于我国信用制度还不够完善,用户使用手机支付安全风险很大,短期内用户习惯无法转变,严重阻碍了手机支付的发展。

    从运营商角度看,手机支付首先离不开手机。尽管可以有专门的移动设备也能实现,但作为以便捷为卖点的业务,手机是最理想的无卡支付终端。手机支付一方面作为运营商附加值服务的卖点,能留住和吸引用户。另一方面,手机支付在未来也必然成为运营商获取增值收入的一个源泉。

    从金融角度来看,手机支付更离不开银行,银行是手机支付赖以实现的金融业务基础,运营商只是技术层面的保障。

    从这点上看,谁来主导手机支付,将直接关系到手机支付的互联互通、手机支付的安全、手机支付的标准、手机支付的利益平衡,以及银行等产业链各方推进手机支付业务的积极性问题。

    手机支付离“井喷”有多远?

    目前,欧美日韩手机金融服务方面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然而在我国还面临诸多挑战。专家认为,以银行与移动运营商合作由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协助支持的模式是最佳选择。手机支付服务提供商可以是银联或者受监管的独立运营公司,他可以建立一个独立的支付平台,使其独立于移动运营商和银行机构,这样就可以使移动运营商、金融机构和支付平台运营商之间分工明确。除此之外,这还可以简化系统结构,提高运营效率,实现跨行之间的支付交易。

    此外,要普及手机支付,不仅需要银行分担用户风险来激发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的积极性,也需要运营企业继续推广手机实名制,建立手机用户的信用账户,这样才能有良好的信用保证。

    总的来说,只要手机支付在产业链协调、信用制度、相关配套法规等上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消费者在传统购物时使用移动支付这一新型方式的可能性才会获得提高。然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相关部门之间不断磨合与调节,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电信运营商和金融机构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开始了探索和实践,相信手机支付真正走进百姓生活的日子不会太遥远。

编 辑:高娟
关键字搜索:手机支付  3G  
[ 本站暂时关闭评论 ]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