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教书育人的点点滴滴中感受叶先生的大家风范
http://www.cww.net.cn 2011年1月18日 12:28 北京邮电大学
作 者:张民
叶先生提倡创新、提倡置疑,提倡学术交流。他要求研究生定期汇报和交流,在每次实验室的例会上,他认真听每位学生的发言,然后启发性地或好奇地发问,最后总要肯定成绩并指出不足,给每个人一番鼓励。叶先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尽可能地为我们提供发挥潜能的空间。他的指导不是灌输知识,而是教给我们学习和思考的方法。他很少让学生去做某个非常具体的课题,更多的是指出研究方向,让学生自由去探索。他曾教导我们:“搞科研要耐得住寂寞,要敢于接触新事物、敢于开拓新领域。科学探索的大道和弯路都需要有人来走,科学的高峰需要许多失败和弯路来垫起。95级一位博士生回忆说:“和先生交谈,能在平平淡淡中受益。他对学生的教导,也就是在这不经意的平淡中完成的。他从不会要求我们做任何事,任我们像孩童一般自由的学习和探索,而他只是在我们需要的时候提供必要的引导和帮助。正是这份自由和平淡,释放了学生创新思考和开拓的能力。” 此外,叶先生总不忘鼓励学生多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以此增广见识,培养开放式的思维。每当有学生要参加学术会议时,他都组织集体试讲,并鼓励其他学生积极提问,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只有“过了关“的学生才能去会议上宣读论文。如果有经费支持,叶先生会带我们同去参加国际会议,他不断鼓励我们与国外学者交流,因此我们忘记了胆怯,操着流利或不流利的英语和国外同行们讨论问题。有一位已经毕业二十多年的学生仍清晰地记得,在做本科毕业设计时因为他成果突出,叶先生欣然带他参加国际会议情形。 叶先生对学生的态度非常和蔼。他从不训斥学生,总是温言劝导,循循善诱。在我们的印象里,叶先生的指导是在日常交谈中完成。“先生的教导,永远是具有穿透力的。他对学生从来不会高声的,即使你做错了什么”。“从先生眼睛里,我看到的是鼓励,是期望”。“先生的面庞,永远是慈祥的。无论在什么场合,当你坐在先生的面前,你都不会紧张。好像先生周边有一个磁场,发出的信息永远是对学生欣赏和鼓励,不管你的进步是多么的微小”。作为资深院士,作为名誉校长,他平易而诚恳地对待每一位(哪怕是从未谋面的)学生。一次,河南新乡市的高三学生刘学永慕名给叶先生来信,述说了学习中的困惑,介绍了他将无线电应用于贵重物品防盗、将滤光片应用于车灯的小发明,希望叶先生能给予帮助和提出意见。叶先生认真对待来信,对刘学永的问题一一做了答复,由博士生代笔写了回信。 先生在学术上循循善诱,言传身教,而且生活中也给予我们亲人般的关怀。叶先生与学生之间,除了师生关系,还有一层朋友关系。在精力允许的时候,叶先生经常到学生宿舍与大家聊天,话题很广,谈学习,谈工作,谈生活,还谈家庭。和学生一起做试验或出去开会时,叶先生常常买西瓜“犒劳”大家,或下馆子改善生活。从我来北邮读书时起到现在,每逢节日,叶先生总要送月饼或水果到实验室。还有一件小事,实验室里一位硕士生恰好与叶先生同一天生日,她得知此事时十分高兴,因为可以与自己最崇敬的人一道庆贺同一天的生日,但却因为自觉卑微而一直只将这作为最美好的小秘密埋藏心底。直到她30岁生日那天,远在广州,因为一事无成而心情低落,终于鼓足勇气拨响了叶先生的电话,希望叶先生知道有一位学生一直在默默祝福他,也同样非常需要来自叶先生的祝福和鼓励。叶先生鼓励这位同学说:“我当年30岁的时候也没做什么大事,甚至还不如你们现在呢。你的毕业论文能够写得这样好,我相信你一定会越做越好,路一定越走越开阔。……” 在叶先生眼里,学生就像具有潜质的玉石,只要精心雕琢,总有一天可以发光。而他自己皓首穷经,甘为人梯,孜孜不倦。从叶先生教书育人的点点滴滴中,我感动很多,受益也很多。 [1] [2]
编 辑:赵宇 联系电话:010-67110006-864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
重要新闻 通信技术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