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教书育人的点点滴滴中感受叶先生的大家风范
http://www.cww.net.cn 2011年1月18日 12:28 北京邮电大学
作 者:张民
1998年我如愿地拜读于叶培大先生门下。毕业后留校工作,我有幸作为叶先生的博导助手和他一起共事。从叶先生教书育人的点点滴滴中感受他的大家风范。 谈到教书,叶先生从1938年在西北联合大学任教至今已逾65载。他先后给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过电工学、无线电基础、电磁场理论及微波技术、光波导技术基本理论、导波场论、光纤通信等20多门课程。 在长期的执教生涯中,叶培大先生一贯提倡并始终坚持“学以致用”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治学思想。他坚持边教书、边科研、边著书。他的教科书、著作中最主要的代表作有《微波技术基础及电磁场理论》、《微波技术基础》、《光波导技术基本理论》和《光纤理论》等。这些教科书都是他教学经验与科研实践的高度提炼和精辟总结。 叶先生备课十分认真,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密切跟踪前沿动向,及时更新授课内容。无论怎么忙,他总是认真准备讲义。随着教学改革,幻灯机和投影仪进入了课堂,叶先生立即亲自制作了课程相关的所有胶片,并反复演示和修改,确保胶片显示无误,确保字号合适,公式清晰。2003年,叶先生88岁高龄时,仍坚持讲授研究生课程“光波导技术基本理论”,所有的教案都亲自撰写和更新,并经过多次修改后才最终定稿。 叶先生讲课重点突出,脉络清楚,形象生动,深入浅出,使人乐于聆听,吸引了本校甚至外校很多学生前来学习。叶先生还及时汲取通信前沿的最新成果进而融入授课内容中。他经常在课堂上顺便提及刚读到的通信领域的最新资讯。每次上课他都站着讲,一站两个小时。我们劝他坐下来,他说站着讲是为了尊重科学、尊重学生。2002年初,春寒料峭,叶先生因受风寒而嗓子发炎,说话声音很低。当时我做他的助教,劝他请假休息几天,病愈再上讲台。叶先生却执意坚持讲课,叮嘱我将高功率的扩音器和麦克风借来,并在课前调好音量。他说:“在天津大学教书时,我生病而声带麻痹,不能出声,借来了声带传感器贴在喉咙上,再加上扩音器,照样能讲课。现在一点感冒不要紧,实在不行就‘故计重使’,还借声带传感器来。”说着他笑了。这种皓首穷经、终身执教的精神让人满怀崇敬。 叶先生还特别注重和提倡英语教学。他的讲义是全英文的,讲课时绝大部分用英语。此外,他鼓励年轻教师进行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和应用英语。听闻叶先生还曾热情而生动用英语为北邮年轻教师开设《莎士比亚戏剧》课。 谈到对研究生的教育和指导,熟悉叶先生的人总会很快被他的敬业精神和严谨态度所深深感染。 人们常说,名教授带学生只是挂名,实际工作由别的老师做。叶先生完全不是这样。从研究生的调研、选题、实验、到发表论文和毕业答辩等,叶先生一直亲自指导。即使行政管理和学术兼职工作繁多,他每天至少去一次实验室,有时是早晨,有时是晚上,更多是在上午和下午,这样一直坚持到他八十六、七岁。每次来到实验室,叶先生都和研究生亲切交谈。有时他问我们研究进展如何,有时他把最近看到的论文带给我们传阅,有时不谈工作只是聊聊家常。这种亲切的交流方式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新知和启发。现在叶先生已经九十多岁高龄,仍坚持每天阅读科学文献,指导多位博士生的科研工作,参加实验室的每一次例会,参加每一位博士生的工作汇报与毕业答辩。平时我们有事找他,他也从不推辞,他仔细审阅和修改我们交给他看的每篇论文,常常连标点符号的错误都会为我们纠正,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返还给我们。 尽管叶先生十分和蔼,但对我们的要求非常严格。他常说:“取乎其上,只得其中,因此目标要定得高些”。若没有特殊原因,我们必须按计划完成学期初定下来的要求,不能打丝毫折扣。有一次,一位研究生没有完成任务,到了下学期叶先生不打招呼就来检查他,并且常常在周末早上到实验室检查工作,吓得那位研究生再也不敢睡懒觉。叶先生审阅我们的论文时也很严格。在我读博士期间,叶先生审核我的论文时批注得密密麻麻的。大至思路和结果,小至标点和引文,他都要求我规规矩矩,不能有一丝马虎。我修改后,叶先生再审核,如此反复,直到满意为止。印象最深的是,有一篇论文叶先生为我审校了一共7次才算过关。说起叶先生态度严谨和公正严明,还有一个小例子。一位硕士生做光纤参数测量方面的课题,成果达到当时国际领先水平。他写论文时把叶先生放在第一作者,自己第二。他回忆说:“当时觉得太冒险,难以想象名不见经传的我怎么能跟学术泰斗放在一起。完稿后请先生过目,先生首先嘱咐我一定要把他的名字放在最后。当时我只以为自己的文章水平低,先生不愿挑头,后来才知道先生一贯客观公正,从不把自己的名字放在学生前面。” [1] [2]
编 辑:赵宇 联系电话:010-67110006-864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
重要新闻 通信技术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