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0通信网络和信息安全高层论坛 >> 会议直播 >> 正文
 
图文: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副主任研究员
李晗
http://www.cww.net.cn   2009年11月13日 09:58    通信世界网    

    通信世界网(CWW)11月13日消息 2009PON技术发展和全业务网络建设研讨会今天在北京鸿翔大酒店召开,会议由人民邮电出版社主办,得到了爱立信、中兴、华为、UT斯达康、ShinewayTech的大力支持,以“PON是3G时代全业务运营的必然选择”为主题,交流和探讨PON网络的标准化、试验测试、建设规划、技术与设备选择以及解决方案等热点问题。通信世界网作为本次会议的直播媒体,将对本次会议进行全面、深入的报道。

   

 图为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副主任研究员 李晗

    演讲实录:

    李晗:现在PON的建设也正是如火如荼,我是中国移动研究院的李晗,非常高兴能够参加这次研讨会,我这次演讲的题目是《面向全业务的接入网发展思路》,主要讲两个问题,第一个是谈一下中国移动目前的发展特点,第二个是主要对于将来PON的演进做一个面向全业务PON的演进方向的探讨。总体来讲是两化趋势,一个是PON以更高速率作发展,另外一个是PON集成的发展,最后是一个总结。

    这幅图给出了G-PON和E-PON的发展趋势,除了日、美和欧洲进行PON的部署以外,现在在东欧发达地区,包括俄罗斯都已经规模地部署了FTTx,并且商业化,今年有很多的试点已经开始了,应该说今年是PON大力发展的一年。

    第二个特点是纯粹采用E-PON或者是纯粹采用G-PON的国家少了。一些广电的运营商也开始部署,所以G-PON和E-PON已经在全球进行部署。

    这是对于今后的PON的情况做了统计,像法国电信、德国电信、葡萄牙电信、罗马尼亚都是有部署,欧洲和中东也有10万和30万的部署亚太地区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也是PON发展比较快的。北美还是以AT&T和Verizon为代表,Verizon有一个1200万户的覆盖计划,对于AT&T也有1800万户的覆盖规模。

    这是09年第一季度,对于G-PON和E-PON有一个市场的预测,从现在来看09年对于G-PON的预测已经远远超过了实际的部署量,我们认为今年会超过500万线。这个规模相当于5000万,甚至是2000万,或者是3000万线对于PON的MDU拉动。

    我们看一下G-PON和E-PON的比较,G-PON和E-PON都是以芯片加光模块包括加一些基础的硬件,G-PON和E-PON的芯片和比例都不同。目前看,G-PON还是比E-PON的成本要高,主要还是在光模块这一块,虽然G-PON的规模扩大,还是有望于E-PON持平。

    经过统计,现在主要的成本还是在光模块这一块DFB+B-LDD,那么APD+TLA+LA这一块省了50%。那么,降低多少的成本呢?可以考虑两个方式,第一个是用APD替代DFB。早期的DFB切换是4纳米,这是很难满足PON20公里的需求。但是目前来说,基本上工艺也提高了,目前光纤来说25公里的代价增长是比较小的,所以从技术上看,APD替代DFB是可能的。另外,怎么把接收这一块降低,就是采用Super TIA+PIN的方式替代APD。

    其实,在光模块这一块,基本上技术都是同质化。对于芯片方面,主要是靠量,也就是G-PON的量,芯片的价格可能G-PON低于E-PON。在这个前提之下,G-PON每比特的成本是E-PON的一半以下。

    下面看一下G-PON和E-PON覆盖带宽的对比,总体来说G-PON在相对无题的情况下传输更远,为我们的规划带来优势。这对于中国移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特征,因为中国移动目前来说整个机房的数量是比较少的,所以基站必须具备部署OLT的条件。第二个是工程的差异,因为环境越复杂,多次熔接和弯曲,会影响工程损耗。G-PON更高的光功率预算将大大降低对网络建设施工的难度。

    从带宽的升级能力来看,我们这里做了一个模型,以一个普通的24个端口的ADU的PON做比较,对于09年到2015年来看,如果带宽的需求是2兆、4兆,或者是10兆的带宽需求的情况下,按照1:4的收敛比的公式计算,基本上都可以满足需求。到再过2、3年之后,如果带宽的规划按照20兆,也就是说1:16的比例,加装一个24口的MDU,每个用户20兆,相当于324个用户,它的下行带宽需求是1.92G,G-PON可以满足需求,但是对于E-PON来说需要2个PON。所以,对于20兆的带宽G-PON更具优势。中期或者是远期,需要50兆或者是100兆,需要向10G的PON的方向发展。

    从技术的产业链来看,G-PON和E-PON都已经成熟,并大规模商用。从总体来看E-PON是更有优势的,覆盖的带宽来说G-PON更具备优势,所以中国移动选择了G-PON和E-PON都做。

    下面,我介绍一下面向全业务的PON网络架构我们的理解。这里面给出了面向全网络架构PON的示意图,总体的PON仍然是一个接入的范畴,需要接入我们的核心。按照在整个的网络架构图当中,我们看到是三个限制因素,第一个是对于业务要求保护线程数,对于PON的保护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消耗是比较多的。所以,对于需要保护的高等级的业务,我们专注采用PTN或者是SDH进行传送。其他的对于保护要求不高的,相对来说带宽不管是从低带宽还是高带宽的考虑,PON比较容易承载,这是我们宽带接入网的范畴。

    第二个限制因素就是覆盖,对于接入网来说,如何大规模地把客户能够收敛上,并且能够传输这是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考虑PON是一个扁平化的大的接入网,需要把OLT集中设置,我们现在至少是放在汇聚层以上的位置,这样可以节约数量。这样的前提之下,对于OTL的要求,这样20公里的传输距离,是一个基本的前提。

    第三个限制因素是带宽,家庭用户的需求,包括了Femto cell,需要统一承载平台。将来可以看到500兆的需求,对于FTTx型的PON来说,带宽永远不是一个限制条件,而是分布点是一个限制条件。所以,可以这么说,就是FTTH并不是一个终点,MDU的PON是实际的重点。它的驱动主要还是Femto cell,它一个典型的带宽需求是下行需要100兆,上行需要50兆,这样的传输距离都需要宏基站来接入到核心网的基站。这么一个带宽,成为了10G的PON主要驱动的因素。

    第三个是对于无线网能够提高性能或者是降低成本的主要方式,就是把集中式的基站变成分布式的基站,将基带的处理部分和BBU的处理部分分明。一个带宽是2.4576G,这远远超过了PON本身的能力了,所以这种需求推动了PON进一步地向WDM的方向演进,就是通过多波段的技术来进行带宽的扩展。

[1]  [2]  
相关新闻
编 辑:石美君    联系电话:010-67110006-818
关键字搜索:PON  全业务  
每日新闻排行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