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从这张图中可以看到,施工调度实际上和我们的服务开通、服务保障和运营管理及生产指挥是相关的,因为它的任务来源实际上来源于这三个系统。那么具体看一下我们对于施工调度系统的理解,我们认为施工调度系统可能主要包括以下主要的功能。
首先,是施工人员的管理。那么施工人员的管理,需要我们对于施工的班组进行有效地人员技能的考核,以及对人力资源总量分布情况进行一个掌握,为人工的工单分配提供基础数据。还要对这些人员的岗位信息,进行一个维护。那么这是施工人员管理的功能要求。
我们再看一下工具管理的要求。工具管理就是说我对施工调度过程当中,需要用到的工具,比如说专业的测试设备,还有我们需要外出的车辆,这些工具的管理,实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
那么在调度规则管理方面,应该是我们整个一个系统的关键。合理的调度规则,是可以充分发挥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了,是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基础。
那么任务管理,是我们根据调度规则,把工单指派给具体人员的过程。工单的分配应该根据效率的保证,同时我需要支持人工的这种工单的任务分配,包括工单的提取和预约的确认,工单的反馈等等。
还有一种是代维管理,因为施工调度在我们真正的本地网实施的过程当中,有些时候在末梢服务方面,本地网有的时候是把它包给第三方来实现的。那么,我们往往把这种模式称为一种代维的模式。那么对于这种情况下,我的末梢实际上是通过代维公司来体现的,我们要对代维公司进行一个管理,所以这就是我们代维管理主要的目的。
绩效管理,刚才说了,我们是对施工人员的工作成效进行一个评估。
那么最左侧还有一个自助式工单管理,实际上就是说我们的施工人员在途的过程当中,如何通过有效地方时,可以及时地和我们的调度中心和任务分配中心取得联系,能够获取工单,并进行及时地反馈。这是自助式工单管理的要求。
那么最底层还看到了功能模块,这也是我们的施工系统需要必备的功能。比如说我排班的管理,像集中预约,对于客户来讲我需要跟他约好上门服务的时间。材料管理,这块提材料管理就是说,因为我们在施工的过程当中,需要一些物料,比如说一些线缆,这是需要管理的。那么在有些本地网,可能把材料管理放在物流管理系统当中,所以划在这一块,是作为辅助支撑功能来体现。另外,很重要的一方面,我们需要GIS定位,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在故障,这是在服务保障而言的,我们可以叫做服务地点的GIS定位。还有上门的人员的动态情况,他现在在什么地点,这样的一种GIS定位。然后,再是像集中回访,它的意思是说,对我们完成的工单,可能我们需要通过录音或者是电话的方式,对客户进行回访,了解施工人员的服务质量,倾听客户对于服务质量的评价建议。
那么通过整个施工调度系统的一个功能示意图可以看到,它实际上是跟很多的系统是有接口的要求的。那么,再来看一下整个施工调度的流程的分析。那么最开始可能是我需要通过施工调度系统和其他系统的接口,实时的接收各类的工单。那么根据工单的性质和内容,进行分拆和组合,生成我们具体的施工调度。施工调度单生成以后,可能需要我们调度中心的人,根据客户的地点以及人员的位置信息,利用调度规则和我们的工实尺进行任务的分配。这是最关键的环节。
那么,调度完以后,进入的就是整个流程的监控。那么,就需要调度中心对于整个服务的流程进行监测和管控。那么,施工人员是需要通过语音、短信等等的方式,能够接收这些任务的分配,并且他可能会通过智能化的终端,和调度中心保持联络。
接下来,就是在整个的过程当中,可能我们的服务人员,就是综合调度中心的人员,还需要和客户保持一个主动的沟通,通报当前一个阶段的情况。
最后,施工完毕以后,我们要负责对客户进行满意度回访。那么,这是一个施工调度大概的流程的解释。实际上,这个流程还不是完整地闭环。那么真正事后,还要做很多的梳理的工作。比如说,我们针对这一次施工当中的客户反馈的情况,以及我们对流程监控的情况,反馈过来我们会去调整,看是否需要调整我们的调度策略,以及对这个人员的绩度评估,还有经验的评估都是对这个人员有一个反馈的过程。以便于我们下一次进行人力资源调度的时候,我们可以更有效地进行人力资源的分配。
那么这张图是从我们一个现有的系统中截出来的一张图,那么这张图基本上形象地体现出了我们在整个的施工调度流程当中,是如何进行对服务质量的监测、调度和管控的。那么它是利用了一个GIS的定位。我们对于人员的定位,以及对于故障点的定位,然后进行一个合理地调度。
那么再来看一下施工调度系统的关键点在什么地方。通过刚才的对于功能、流程的介绍,那么我们现在基本上可以体会到,施工调度系统的建设有4个关键点。
第一个,我们对于各类任务合理地分解和组合。那么,这是一个高效的前提。第二个,是我们调度规则的合理性、灵活性以及效率。那么这个调度规则,是我们人为制定的。那么这个制定的过程,一定要基于大量的实际经验,不断地反馈才可以形成一个合理地调度规则。所以,在这方面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关键点。第三个,我们每一类任务的工时,如何进行量化。我们个人一天的标准工作量,如何去设定。这是非常非常难的过程。而且,这对于工时量化的标准,会因本地网的条件和客户服务的要求不一样,而进行变化。那么,这种调度的量化,也决定了你调度的规则和后面对于人员绩效考核的合理性。第四个,就是我们对于服务工具的使用。我们在这里非常强调像GIS系统、智能终端对于我们施工调度系统的帮助。那么这个帮助,其实我们是为了更好地提供给施工调度人员,他能够有一个灵活的和调度中心保持一个很好的沟通,这是辅助工具的使用。
那么,这4方面应该说是我们从现有的调度系统的实施当中,总结出来的系统实施的关键点。那么,希望也是可以对今后要进行类似系统建设的运营商,或者是我们自己中国电信的本地网系统,能够起到一些启发的作用。
我们再来简单介绍一下末梢服务的施工调度系统,在我们电信的运用及成效情况。现在的运用,主要是苏州电信和广州电信进行了实践,总体来说是比较好的,有15%到25%总体生产力的提高,减少了途径时间22%。但是这代表了总体的效果,而不是说都可以减少这么多的时间。我也看过了国外的资料,在减少路径的时间,基本上是20%左右的水平
第二个成效,就是我们所说的对于材料的精确管控。材料的用料可以精确到每张工单,材料的用量可以整体下降。因为材料的用量对于代维公司是包工不包料,我把任务交给他们做,但是料是我们电信公司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于外线用料的精确管控是非常迫切的。
第三个方面就是量化绩效管理。我们有工时的管理,用来反映调度系统中代流转或者是代施工的工单,还有一个是量化模块,就是我怎么样把工作体现为工时的过程。质检的模块就是将量与质挂钩,然后就完成了对于人员的绩效的评估。
第四个在运用和成效方面,就是我们这套系统对于预约装机的支持。在前台可以动态地呈现安装的能力,就是营业员客户安装住宅电话的时候,系统可以提示我们的安装能力以及我们预约的量,可以和客户约定一个装机的时间。第二个,这套系统可以对于装机后进行管控支持,比如说通知信息,通知相关的人员预约变更的时间和填写变更等等。
那么虽然取得了这么多的成效,但是我们总结出来在系统建设当中有注意三个问题。
第一个,按需建设、分布实施。因为这个施工的前提是,你必须要有完整地开通系统、保障系统、安全指挥系统等等。
第二个,我们的管理要跟上,要有配套的管理办法、流程、考核、激励。所以,这是一个人力的管理系统,所以我们在管理上面的办法要跟上。苏州电信甚至成立了专门的调度中心,来使用这套系统。所以,这都是管理体制的配套建设。
第三个,在系统中需要对于工时进行调度、管理的任务,以及人员的范围要有针对性,不能盲目地扩大化。我们在施工当中,对于管理人员,开会、汇报的时间也进行了量化。所以,这样的话,我们会带来管理成本的升高,而且会降低员工工作的主动性。所以,我们强调了对于这套系统管理对象的范围。
最后,我们建议一下对于施工系统建设的分布路径,我们提出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实现任务的统一管理、实现人员的统一管理、实现资源的统一管理。第二个阶段是总结调度规划,由人工调度逐步向智能化调度过渡。第三个阶段是配备智能终端,提升系统对施工人员的辅助支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