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技术 >> 要闻 >> 正文
分析:卫星与WiFi的集成应用
2007年7月12日 18:07    新浪科技    评论()    阅读:
作 者:《卫星与网络》杂志 王琦 刘玉安 金霞  

    这种不需要借助更高功率或外接天线就能拓展网络的方式具有优势。其限制条件是在形成传递链的不同用户间必须是直线视距,如果一个中间终端出现了故障,那么所有通过这个终端的其它用户都将断线。实际上,从任何用户或接入点“跳”的数量应该保持在三“跳”。

    网状产品尚未普遍地提供,但可“免费”进行覆盖范围的扩展。

    2.2用户管理

    为了保证用户对服务付费,无线网络运营商必须有控制用户接入网络的办法。这一任务通常通过用户管理系统来完成,该系统能够提供AAA功能。

    2.2.1基于社区的方案

    社区网络的特点是用户长期按月付费。这一方案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非当地无线社区成员用户的接入,而不是实现复杂的计费方式。在农村地区,地理环境和远程特性都能有效地保护没有得到认证的用户。使用许多接入点已有的WEP或WPA加密或者MAC地址限制等安全特征功能,能够实施简单的接入控制。也相对容易就可以看见未经认证的用户是否在系统上。这些并不是最安全的方式,只是成本要求低或根本就没有,而且不需要特殊的技术技能就能实施。

    基于更大社区的网络,通常实施的是入网门户方案。入网门户方案改发了用户至登录页面的内容。一旦用户登录并得到认证,就可接入至因特网。这一方案的优势在于依赖更高层次来接供接入控制,WEP/WPA的功能就可放弃了,并简化了用户和接入点的兼容性和配置。

    为了保证可用的通流量,单一信道的用户的最大数量应该不超过20~30个。如果接入点的可用覆盖范围为2.5km,就相当于每公里1~1.5的用户密度。

    2.2.2微型ISP或“热点”

    “热点”的特点是能够更好地控制因许多用户同时使用而形成的信号不稳定,以及严格的控制接入。通常用户会为了使用数个小时而临时付费,系统必须能够迅速地认证新用户。像D-Link的“热点”网关这样的简单系统,为临时“热点”用户产生用户名和口令提供了简单方案。这种模式特别适合机场、旅馆、度假胜地和特别事件等临时应用,以及并不经常应用“热点”的人们。

    2.2.3多站点服务提供商

    多站点的“热点”应用要求更复杂的方式,这种方式的用户经常访问“热点”。需要建立一个中心用户数据库,以使能让远程“热点”的认证得到接入。由于支持更广泛的服务器和用户,RADIU系统时常应用于这种通信方式。一旦用户接入“热点”,他们的链接就直接出现在登录屏上。当地接入点与中央RADIUS服务器进行联系认证。如果登录成功,用户就被认定已接入网络。

    3特殊应用

    可以预见,许多卫星与WiFi的集成应用的应用被人们用于特殊市场。也许其中每个市场很小,但整体上看它们却代表了收益和增长的真正机会。

    3.1捆绑业务

    固定业务能从捆绑因特网的其它业务中获利。单独的因特网接入的提供,能产生丰厚的收益来补偿设施的成本。在某些与因特网接入的捆绑业务中,可以提供足够多的额外收益来证明方案的正确性。

    与因特网接入捆绑的最显而易见的例子是话音业务。IP电话能让一个单独的基于IP的WiFi网络既能提供因特网业务,又能提供话音业务。因为WiFi设备比传统的WLL的成本要低,也就有使用VoIP+WiFi的纯农村电话的案例。

    此网络也能用来交付视频和音频的流媒体内容。这些内容包括国际新闻、地区内容、天气预报,或者针对合适用户群的农讯、渔讯报告。

    3.2网吧+宽带接入

[1]  [2]  [3]  [4]  [5]  [6]  编 辑:赵宇
关键字搜索:卫星  WiFi  天线  热点  
  [ 发 表 评 论 ]     用户昵称:   会员注册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