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移动通信进入中国20年,20年间移动通信在中国可谓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运营市场到设备市场都是如此。总的说来,移动通信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87年,原邮电部与跨国公司合作在广州、北京等少数几个城市建设模拟制式的TACS网络,那个时候移动通信可以说是贵族消费,与普通消费者无缘,一部笨重的手机(也就是我们记忆中的大哥大)价值2-3万,入网费又是数千,还很难拿到号码,往往要排队数个月或者走后门托关系。
第二阶段可以从1994年开始,基于数字技术的第二代移动通信GSM进入中国,由于大规模的生产,手机价格从数万元迅速下降到一万元以下,但对绝大部分消费者来说还是存在着比较高的门槛,高端商务人士占据了移动用户的主流。与此同时,中国移动通信网络基本被各跨国厂商所垄断,形成七国八制的局面,国内企业仅停留在技术研制阶段,没有形成规模商用能力,因此GSM设备价格居高不下,移动通信服务高昂的成本导致移动运营商在发展用户上也是缓慢前行。
第三阶段则是从1999/2000年开始,华为等国内企业在历经两年艰难的GSM商用化进程后,终于开始登陆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帮助运营商将移动网络覆盖发达区域的乡镇、农村地区以及西部不发达地区延伸,并在全国推广以神州行等为代表的预付费业务,帮助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享受移动通信服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国的移动通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大发展,用户从2000年的8500万急剧增长到2006年底的超过4.4亿,接近日本、美国、西欧这三个全球移动通信最发达市场的用户总数,在世界通信史上造就了一个奇迹。这一阶段同时也是中国移动通信设备市场百花齐放的时代,运营商的选择越来越多,在设备市场逐步形成了良性的长效竞争格局,设备价格开始稳步下降,运营商得以放手扩容和完善覆盖,承受住了每年数千万新增移动用户带来的压力。
第四阶段从中国移动实施网络转型开始,2003年中国移动采用移动软交换技术建成全球最大的软交换网络,区域集中管理大大降低了网络维护成本,软交换IP端局的建成和采用3G技术设计的新一代基站的引入,则加速了中国移动的网络转型向纵深发展,帮助中国移动进一步提高网络性能、优化投资成本、并实现向下一代网络平滑演进。这个阶段华为成为了主角,携带多年自主研制的全球领先的移动软交换和新一代双密度基站,帮助中国移动在2005-2006年集中采购项目中大量部署了采用3G技术设计的新一代基站,淘汰网上多年的老旧机型,建成面向未来的新一代无线网络。至此华为已成为中国移动大规模集中采购的主要供应商。
作为国内最大通信设备供应商,华为在中国移动通信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中国移动通信市场走向辉煌的历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95年,成立仅7年的华为开始进入移动通信领域,而这已是GSM网络在欧洲第一次商用4年之后了,跨国移动通信巨头也已经占据了全球的绝大部分市场,华为如何突破重围从而在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华为,凭着一股顽强不屈的精神,开始在一张白纸上勾画中国移动通信设备的未来。1997年8月,华为GSM打通第一个电话,1997年10月的北京通信展,华为GSM机柜上插上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中国人有了自己的GSM系统”让业界为之震动。1998年是一个值得中国移动通信业纪念的时刻,这一年华为GSM首次在内蒙移动部署试验局。就像刚降临人世的新生儿一样,华为移动通信产品最初的日子也是艰难的,一旦不能表现出与其它厂商产品同样的稳定可靠性,就会遭受夭折的命运。从高层领导到市场一线人员再到远在深圳总部的研发人员无不为之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值得骄傲的是华为GSM不辱使命,经受住了局方长时间的严格验证,该局点从试验局变成了商用局。在接下来的1999年和2000年,华为GSM又相继突破了湖南移动、福建移动、辽宁移动等市场,首次打破了国际移动通信巨头在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上的绝对垄断地位。
短暂的辉煌过后却是市场停滞带来的寂寞,华为GSM的推出对友商不啻是一颗重磅炸弹,友商纷纷采用降价等各种方式来保护原有的市场地位,中国自己的GSM会不会昙花一现?在关键时刻,华为一方面向海外进军,另一方面在思考如何让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边际网解决农村通信问题
中国是一个经济极不均衡的巨大市场,具有典型的二元经济特征。在2000年左右,移动通信在中国还属于中高收入阶层的消费,大量的城镇、乡村都没有移动网络覆盖,为了让更多的消费者得以享受移动通信服务,政府部门、行业管制机构以及运营商都在思考如何破解进一步开拓市场与投资效益之间的矛盾。华为在经过和移动运营商长时间的探讨和思索之后,推出了边际网解决方案,提出“高速度、低成本、广覆盖”的建网思路,并专门开发出适应边际网建设的系列化基站产品,从两个方向大幅度降低边际网投资成本,提高运营效益:
1.广泛使用,能最大程度节省配套设备投资的一体化小基站覆盖方案;
2.针对特殊地区的需求,提高单站覆盖范围,减少站点数量的增强型广覆盖方案。
经过严格的验证之后,从2000年底开始,华为GSM边际网解决方案陆续在贵州、湖南、四川、辽宁等地部署,其它友商随即也推出了类似的解决方案,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推广边际网解决方案。今天中国的普通消费者无论身处何地都能随时随地使用移动通信服务,这一点在很多发达国家也没有实现,得到了业界普遍的认可和赞许,运营商也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000年底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用户只有区区8500万,短短6年时间,2006年底中国的移动用户超过4.4亿,光中国移动一家的GSM用户就超过3亿,超过美国全国人口数,而这些新增用户中超过50%是来自于曾经被认为效益不佳的乡镇及农村市场。与此同时,农村信息化也取得了极大的进展,数字鸿沟进一步消除,形成了运营商、消费者、政府多赢的局面,可以说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智能网降低消费者门槛
“神州行,我看行”,这句广告语已经家喻户晓,但很多人不会注意,正是神州行和如意通这样的预付费业务开创了中国移动通信大发展的新时代。在此之前享受移动通信服务还是有比较高的门槛,需要入网费、提供个人身份信息。大量消费能力不强以及一些经常流动的用户不得不与移动通信服务无缘。而恶意欠费又让移动运营商左右为难,当时有一个粗略的统计,截至1998年底,中国的移动运营商遭受恶意欠费所带来的损失近8亿元。华为和中国的运营商在寻找市场突破机会点时,双方发现预付费业务是全球应用最广泛的移动智能业务。在一些发达国家,预付费用户占移动用户的50%以上,该业务对于移动通信消费能力有限或经常流动的用户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1999年8月,在原邮电部移动通信总局(现中国移动)与华为的紧密合作下,我国第一个移动智能网—中国移动通信智能网一期(试验网)工程投入运行,并在12个城市开放自动漫游的“神州行”预付费业务。“神州行”用户不须交纳入网费、月租费,只要购买充值卡就能方便、灵活地使用手机,并能实现自动漫游和异地充值。一期工程的成功运营诱发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神州行”推出后很快成为手机消费的新热点,用户数量飞速增长。2002年,华为智能网项目荣获国家科学进步一等奖,赢得了业界最高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