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毛伟
最后,在这个串后面加上特定的ENUM域后缀。
目前使用的后缀为“.e164.arpa”,得到一个域名格式的字符串“8.7.6.5.4.3.2.1.0.1.6.8.e164.arpa”。然后,就可以为这个电话号码在DNS中添加名字权威指针(NAPTR)资源记录。NAPTR的资源记录格式如图1所示。
ENUM通过上面的方式,将E.164电话号码+86-10-12345678对应的URI信息记录存储在DNS中。支持ENUM解析功能的应用终端可以通过ENUM解析请求获得相应的记录信息,如Web终端可以获得HTTP记录,访问网站http://www.enum.cn;邮件终端可以获得邮件地址enum@cnnic.cn,并向其发送电子邮件;SIP终端可以向该号码对应的SIP地址enum@sip.asrc.cn发起呼叫等[10]。此外,ENUM采用的NAPTR资源类型具有很强的扩展性,适用于标识P2P可能的多种应用。
以P2P的互联网VoIP应用来说,电信网的用户如何能呼叫到P2P的VoIP终端?需要跨接在融合网络之上的寻址机制来实现相互发现。如图2所示,传统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终端发起呼叫,经过ENUM查询获得某个P2P VoIP终端的地址,进而寻址路由到被叫的P2P节点。
ENUM为P2P解决了从通信网发起呼叫的寻址问题,并适用于融合网络中的各种应用。
4 结束语
近年来,P2P技术的兴起与繁荣,为网络用户提供了更丰富的内容以及更便捷的交互方式。P2P无限沟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推进了互联网的进步,但也同时挑战了出版商、固网运营商以及内容提供商的根本利益。将版权、带宽占用等问题与P2P的优势作对比,可以看出,P2P技术应用的最大获益者是广大的网络用户。通过P2P技术,他们可以以更快捷的方式、更低廉的价格获得了更满意的服务。P2P技术所产生的影响,无疑将带来一场信息产业结构的变革。电信业、广电业何去何从,将在自身利益与用户利益的博弈之间走向一种平衡。ENUM技术作为跨越互联网和电信网的基础性架构,是融合网络的一条重要的技术途径。将ENUM技术与P2P相结合,可以使P2P共享的优势延伸到电信网络,加速网络融合。
三网融合将更有利于实现用户利益的最大化。如今,利益转向用户的趋势已然开始显现,三网融合将在P2P所带来的无限分享理念的促使下逐渐发展。
5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EB/OL].2007.
[2]Kazaa2003.The Kazaa Web site[EB/OL]. http://www.kazaa.com.
[3]SHIRKYC.What is p2p… and what isn’t Network[EB/OL]. http://www.oreillynet.com/pub/a/p2p/2000/11/24/shirky1-whatisp2p.html.
[4]AnthensUniversity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 survey of peer-to-peer content distribution technologies[J]. ACM Computing Surveys, 2004, 36(4): 335-337.
[5]韦乐平.三网融合的内涵与趋势[J].现代电信科技,2000(12): 1-6.
[6]iResearchConsultingGroup. China p2p streaming research report[R]. 2007.
[7]韦乐平.三网融合与IPTV的发展和挑战[J].电信科学,2006, 22(7): 1-5.
[8]邢小良,张新建.P2P技术给宽带接入网的挑战与发展机遇[J].电信技术,2006(8): 34-36.
[9]FALTSTROMP.The E.164 to 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s (URI) dynamic delegation discovery system (DDDS) application (ENUM) [S]. RFC 3761, 2004.
[10]毛伟,陈卉.基于ENUM的互联网通信[J].世界电信,2005, 18(9): 61-63.
作者简介:
毛伟,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现任中科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主任。作为主要技术人员参与建设了中国第一个与Internet联接的网络中国科技网(CSTNet),由此获得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创建并负责运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主持参加了网络信息服务安全管理系统、CNNIC总体安全、IPv6根域名服务系统、IPv6地址规划等国信办、“863”、中科院、CNGI项目;在中国率先开展了中文域名、关键词网址、ENUM等新一代互联网资源寻址技术的研究;在中国最早开展了关于互联网络的调查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互联网资源寻址技术、高性能网络服务、网络系统运行管理、网络安全、网络信息测量等,近年来发表有关Internet的专著5本、论文3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