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技术 >> 技术滚动 >> 正文
SOA切入点在哪?
2007年11月8日 14:16    比特网    评论()    
作 者:软件世界 陈杰

    在实施SOA的实践中,应遵从中国的情况,寻找到最佳的切入点,发挥SOA的优势。

    缘于互联网的大规模兴起,软件技术的标准化,以及计算资源价格的迅速下降,面向服务架构(SOA)应运而生。根据IDG最新的研究报告,从2005年到2007年,SOA项目的实施范围已明显扩大,调查显示:企业范围内部署SOA的比例正在稳步增长,2005年为8%,2006年为16%,2007年已经提高到了21%,这一增长趋势还在加速发展;部门级SOA的部署也从4%提高到12%。59%的调查对象表示,他们所在公司已把SOA作为今后12个月中的关键或重要项目,这个数据比去年提高了7%;78%的调查对象称,在接下来的三至五年内,SOA是他们所在公司的关键或重要项目。

2007年中国通信业百个成功解决方案评选_通信世界网

    SOA已经被人们誉为解决企业IT架构的最佳方法,它将过去一盘散沙式的企业IT架构改造为由模块自由堆积起的“积木”,简化了IT架构,并提高了软件的复用率。但是我们知道,软件从来就不是独立存在的东西,它无法脱离其所服务的商业环境,尤其是无法脱离企业组织的经营管理能力。在一定意义上,它仅仅是商业管理的辅助工具。因此,国外实施SOA的经验并不一定可以一成不变地复制到中国,在实施SOA的具体实践中,应该遵从中国的具体情况,寻找到最佳的切入点,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SOA的优势。

    在全球软件市场上扮演主角的美国,其软件的进步伴随着信息化历史而逐渐形成,它缘于并适应于美国的软件应用环境。在中国,软件业的成长速度让人兴奋,有人预言,从2004年到2010年间,企业级软件将以每年40%的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但中国目前正处在高速变化的洪峰中,这无疑也对实施SOA提出了挑战。

    BEA中国区SOA解决方案经理刘松就曾表示:“中国经济跟欧美国家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发展特别迅速,制造业非常发达,集团企业一直面临特别大的企业管理问题。所以SOA在中国的切入点将有所不同,第一是企业监管包括政府监管,第二是中国的新应用特别多,并且面临大规模的企业级应用。”

    在电信业,无论是GSMCDMA小灵通,还是2.5G、3G,变化已成为多年不变的主题。在未来,这样的变化仍然将是市场的主调。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使得电信、金融、政府等关键行业的企业级应用需求都在不断变迁,大到新政策的发布、组织间的兼并与收购、新业务模型的涌现,小到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重组、组织结构的调整,新创意的产生。这些来自市场、管理、技术等环境的不断变化,成为中国实施企业级应用的显著特点。

    除了高速的变化,大规模的企业级应用也是实施SOA不得不考虑的“中国国情”。在中国,2亿人渴望拥有自己的汽车;近3亿的手机用户,使其成为世界最大的移动通讯市场;超过1亿的上网用户,仅次于美国成为第二大上网国家;中国工商银行网上用户高达800万,并将很快发展到1。4亿。所有的这些数据表明,中国企业大规模应用时代已经来临,同时,大规模应用也带来诸多弊病:附属机构遍布、员工人数庞大、对内面对沟通不畅等,如何有效应对大规模应用所带来的挑战已经成为在中国成功实施SOA的关键。

    快速多变的市场特点、大规模的企业应用、以及几乎为零的IT实施环境,中国企业应用格局呈现出不同的态势。适应于美国应用环境的SOA强调对旧有服务与现有服务的继承,鼓励用可替代化的方式将旧有、现有及未来的服务联系起来,从而仅通过调整原有服务模式,节省了那些被迫进行的大规模应用代码的开发。在中国,其短暂的软件应用历史并没有形成大量的遗留系统,这使得中国在部署实施SOA架构时能从容地考虑如何更好地实现对业务功能的支持,而并不是大量打包遗留系统的SOA架构。

    20年前,计算机科学家布鲁克斯从软件结构的角度,呼唤那颗用以制服“软件狼人”的银弹。在今天,在SOA架构风靡全球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结合中国的具体环境,去寻找那颗在中国成功实施SOA的银弹,寻找中国SOA的正确切入点,而不是用模式主义、教条主义将思维固化,只有这样,才能在中国寻找到一种更纯粹的、更高效的、更具灵活性的SOA架构。

编 辑:张翀
关键字搜索:SOA  
  [ 发 表 评 论 ]     用户昵称:   会员注册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