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软交换技术与应用
丛 书 名 现代通信网络技术丛书
标准书号 ISBN 7-115-12470-1/TN.2314
编目分类 TN91
作 者 赵学军等
责任编辑 王亚明
开 本 16 开
印 张 15.75 张
字 数 384 千字
页 数 239 页
版 次 第1版第1次
初版时间 2004年8月
本 印 次 2004年8月
定 价 29.00 元
内容提要
本书从软交换网络的整体出发,全面讲述了软交换网络的发展历程,网络组织结构,涉及的相关设备、协议核心技术,软交换组网及业务应用。上篇包括:软交换网络概述、网络发展历程和软交换网络体系结构综述。中篇包括:软交换设备核心技术、软交换协议核心技术、API及其应用、软交换体系与承载网络。下篇包括:软交换网络的业务系统及业务应用、国外
运营商NGN实验及商用等。本书对软交换的基本原理、体制、技术、应用和发展方向等都介绍得比较深入和具体,有较高的实用参考价值。本书可供从事
电信网研究以及软交换规划、设计、技术标准制定、技术开发、业务开发和管理工作的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阅读。
目 录
上篇 基础篇
第1章 软交换网络概述 3
1.1 下一代网络的概念 3
1.2 软交换技术产生的背景 3
1.3 传统
电话网 4
1.4 IP电话的出现 5
1.5 综合交换机的出现 5
1.6 软交换网络的出现 6
第2章 软交换网络体系结构 7
2.1 软交换网络的结构 7
2.2 软交换网络的特点 8
2.3 软交换技术给运营商带来的好处 9
2.4 发展软交换网络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中篇 核心技术篇
第3章 软交换设备 15
3.1 软交换的概念 15
3.2 软交换设备的特点 15
3.3 软交换设备的主要功能 16
3.3.1 呼叫控制和处理功能 17
3.3.2 业务交换功能 17
3.3.3 协议功能 18
3.3.4 业务提供功能 18
3.3.5 互通功能 18
3.3.6 资源管理功能 18
3.3.7 操作维护功能 18
3.3.8 计费功能 19
3.3.9 认证与授权功能 20
3.3.10 地址解析及路由功能 20
3.3.11 语音处理功能 20
3.3.12 网间接口局功能 20
3.3.13 与
移动业务相关的功能 20
3.4 软交换设备与
PSTN交换机的区别 21
3.5 软交换设备的相关技术 21
3.5.1 设备的分类 21
3.5.2 功能组织形式 22
3.5.3 组网形式 22
3.5.4 实现平台 24
3.5.5 业务提供方式 24
3.5.6 容灾考虑 24
3.6 与其他网络的互通 25
3.6.1 与PSTN、ISDN、
GSM和
CDMA网络的互通 25
3.6.2 与No.7
信令网的互通 26
3.6.3 与
H.323网的互通 26
3.6.4 与无线市话网络的互通 26
3.7 软交换设备涉及的主要协议 27
3.7.1 软交换设备与媒体网关之间的控制协议 27
3.7.2 软交换设备间的通信协议 27
3.7.3 信令网关与软交换设备间的协议 27
3.7.4 多媒体协议 28
3.7.5 应用支持协议 28
3.8 几种典型的呼叫信令流程 29
3.8.1 H.248协议 29
3.8.2
SIP 34
3.9 软交换技术发展现状 34
3.9.1 协议发展现状 34
3.9.2 软交换设备的发展现状 35
3.9.3 软交换技术应用情况 37
第4章 媒体网关 38
4.1 媒体网关的概念及分类 38
4.2 媒体网关的功能 38
4.3 媒体网关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41
4.4 媒体网关的相关技术 42
4.4.1 语音编码技术 42
4.4.2 语音处理技术 44
4.4.3
ATM适配层技术 45
4.4.4 实时传送技术 50
4.4.5 同步技术 53
4.5 媒体资源
服务器 57
4.6 小结 58
第5章 信令网关 59
5.1 概述 59
5.2 No.7信令简介 59
5.3 信令网关基本功能模型 60
5.4 信令网关的几种主要应用 61
5.4.1 No.7信令网与IP网的互通 61
5.4.2 ISDN Q.921用户与IP网的互通 62
5.4.3 V5.2用户与IP网的互通 63
5.4.4 基于IP的信令转接点应用 63
5.5 No.7信令网节点通过信令网关与IP网互通的框架体系 63
5.5.1 SIGTRAN协议体系 63
5.5.2 No.7信令网节点通过信令网关与软交换设备互通 64
5.5.3 No.7信令网节点通过信令网关访问IP网中的智能节点 65
5.5.4 在信令网关间进行信令传送 66
5.6 信令网关设备的基本要求 67
5.6.1 接口要求 67
5.6.2 协议能力要求 67
5.6.3 容量及性能要求 67
第6章 应用服务器 69
6.1 概述 69
6.2 应用服务器的功能 69
6.2.1 通信功能 69
6.2.2 认证/计费功能 70
6.2.3 应用执行功能 71
6.2.4 应用生成功能 72
6.2.5 数据支持功能 72
6.2.6 运行维护与管理功能 72
6.2.7 Web集成功能 73
6.3 应用服务器的基本要求 73
6.3.1 接口要求 73
6.3.2 软硬件要求 76
6.3.3 性能要求 76
6.3.4 其他要求 77
6.4 业务生成环境 77
6.5 小结 78
第7章 边缘业务
接入网关 79
7.1 边缘业务网关设备的引入 79
7.2 边缘业务网关的功能 79
7.3 设备的现状和发展 80
第8章 网关控制协议 81
8.1 网关控制协议的产生背景 81
8.2 MGCP 81
8.2.1 连接模型 81
8.2.2 重要特性 82
8.2.3 基本命令 82
8.2.4 消息传送 85
8.2.5 防止重启雪崩 85
8.2.6 安全考虑 86
8.2.7 呼叫控制流程示例 86
8.3 H.248协议 92
8.3.1 H.248连接模型 92
8.3.2 终端特性描述符 94
8.3.3 H.248命令集 95
8.3.4 事务交互 98
8.3.5 消息传送 100
8.3.6 重启雪崩保护 100
8.3.7 H.248协议的安全考虑 101
8.3.8 呼叫控制流程示例 101
8.4 小结 115
第9章 SIP 117
9.1 总体介绍 117
9.2 SIP功能实体 117
9.3 SIP消息 119
9.3.1 请求消息 120
9.3.2 响应消息 120
9.3.3 消息格式 120
9.4 呼叫流程 121
9.4.1 注册请求 121
9.4.2 正常呼叫流程 122
9.4.3 带有分叉功能的成功呼叫 125
9.4.4 重定向功能 126
9.5 SIP的安全性 126
9.6 SIP在
3G中的应用 126
9.7 实现的业务 127
9.8 SIP与
BICC的比较 128
9.9 小结 128
第10章 SIP-T 129
10.1 协议标准化进程 129
10.2 汇接层面的应用 130
10.3 端局层面的应用 131
10.4 混合应用 132
10.4.1 主叫为IAD用户,被叫为PSTN用户 132
10.4.2 主叫为PSTN用户,被叫为IAD用户 132
10.5 小结 133
第11章 SIGTRAN协议 135
11.1 标准化进程 135
11.2 SCTP 135
11.2.1 SCTP的发展与出现 135
11.2.2 SCTP主要功能描述 136
11.2.3 SCTP结构 136
11.2.4 SCTP的功能 137
11.2.5 SCTP的分组格式及数据块类型 139
11.2.6 一个SCTP典型的流程 140
11.3 协议适配层 140
11.3.1 MTP3用户适配层 141
11.3.2 MTP2对等适配层(M2PA) 149
11.3.3 M2UA和SUA简介 153
11.3.4 M3UA/M2UA/M2PA适配层的比较 154
11.4 小结 155
第12章 H.323协议 157
12.1 H.323协议介绍 157
12.1.1 H.323系列协议 157
12.1.2 H.323系统框架 158
12.1.3 H.323基本呼叫流程 160
12.2 H.323协议应用 164
12.2.1
VoIP应用 164
12.2.2 IP视频业务的应用 164
12.2.3 存在问题 164
12.3 H.323协议和软交换网络 166
12.3.1 协议比较 166
12.3.2 业务比较 168
12.3.3 业务实现比较 170
12.4 小结 171
第13章 TRIP 172
13.1 TRIP总体介绍 172
13.2 TRIP的工作机制 173
13.3 TRIB 174
13.4 TRIP消息 175
13.5 路由信息的处理 178
13.6 TRIP与BGP4协议 179
13.7 TRIP在软交换网络中的应用 179
第14章 API技术及其应用 181
14.1 API技术概述 181
14.2 PARLAY 182
14.2.1 PARLAY发展历程和设计思想 182
14.2.2 PARLAY的体系架构 183
14.2.3 Framework和SCF 184
14.2.4 PARLAY应用流程 186
14.2.5 PARLAY X和PARLAY Web Service 187
14.3 SIP Servlet 188
14.3.1 SIP Servlet总体介绍 188
14.3.2 SIP Servlet和HTTP Servlet 189
14.3.3 SIP Container功能 190
14.3.4 SIP消息的处理机制 191
14.3.5 用户代理和代理服务器功能 192
14.4 CPL 193
14.4.1 CPL总体介绍 193
14.4.2 CPL脚本结构 194
14.4.3 CPL节点 195
14.4.4 CPL脚本的维护 196
14.5 JAIN 197
14.5.1 JAIN总体介绍 197
14.5.2 协议层API 197
14.5.3 应用层API 198
14.6 各种API技术之间的比较 200
14.7 API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 201
第15章 软交换体系与承载网 203
15.1 软交换的承载网 203
15.2 软交换业务的服务质量要求 203
15.3 IP网提供的服务质量 206
15.3.1 网络容量 206
15.3.2 网络时延 206
15.3.3 网络自愈时间 206
15.3.4 IP网络服务质量保证(IP
QoS) 207
15.4 防火墙和地址转换设备问题 209
15.4.1 单纯防火墙设备的穿越问题 209
15.4.2 地址转换设备的穿越问题 210
15.5 安全问题 216
15.6 软交换体系与
IPv6 218
下篇 应用前景篇
第16章 软交换网络的业务系统及其业务应用 221
16.1 软交换网络的业务 221
16.1.1 传统的电信业务 221
16.1.2 新业务的扩展 223
16.2 软交换网络的业务应用 225
16.2.1 长途
传输及本地汇接的
解决方案 225
16.2.2 用户接入解决方案 225
16.2.3 基于宽带多媒体的多业务应用 226
16.2.4 面向集团用户以及大客户的应用 226
16.2.5 结合移动业务的解决方案 227
第17章 国外运营商软交换网络业务试验及商用情况 228
17.1 韩国电信KT 228
17.2 HKBN香港宽频 228
17.3 Verizon Communication Inc. 229
17.4 AT&T 230
17.5 Sprint 230
17.6 TELUS 230
17.7 Telstra 231
17.8 France Telecom 231
17.9 BT英国电信 232
17.10 无线运营商 232
17.11 有线电视运营商 233
缩略语 234
参考文献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