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运营 >> 中国移动 >> 正文
 
创新,3G元年中国移动TD-SCDMA发展的最佳注脚
----写在3G牌照发放一周年之际
http://www.cww.net.cn   2010年1月6日 17:05    通信世界网    
作 者:CWW

    2009年1月7日,工业与信息化部正式发放3G牌照,揭开了移动通信发展的新篇章,3G建设运营也成为贯穿全年的通信业主旋律。3G牌照发放周年之际,由中国移动负责运营的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的国际3G标准TD-SCDMA捷报频传:6亿元专项激励资金“培育”的首批11款TD-SCDMA手机“瓜熟蒂落”,TD-SCDMA终端步入发展“快车道”;TD-SCDMA网络三期工程顺利完工,全国70%以上地市实现TD-SCDMA网络优质覆盖;TD-SCDMA客户数突破500万户,月均发展用户数比去年2月商用前增长近14倍,客户发展明显加快;对TD-SCDMA累计投入约800亿元,通过与各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拉动TD-SCDMA产业总投入3000亿元,带动10万人实现就业;TD-SCDMA诸多创新成果得到广泛应用,中国移动荣获国家通信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作为全球首张TD-SCDMA商用网络,TD-SCDMA建设运营毫无国际经验可考,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依靠创新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对于中国移动在创新发展TD-SCDMA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国际电信联盟副秘书长赵厚麟用了“举世无双”四个字来评价,并认为移动在“着手规划、网络建设、终端设计、市场营销、产品应用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大量创新。

    如果要为3G元年的TD-SCDMA发展做一个总结的话,那么创新无疑是最好的注脚。

    水乳交融的两张网

    建设一张独立、全新的TD-SCDMA网络,还是将TD-SCDMA网与原有的2G网络结合?这是网络建设之初摆在中国移动面前的第一个问题。

    前者优势在于网络优化环境较为单纯,缺点是工程量较大;后者明显的优点是可以借鉴2G精品网络的成功经验,促进TD-SCDMA产业的快速成熟,但两张技术标准不同的网络能否融到一起,既无标准也无先例,技术难题恐难逾越。权衡两者的利弊之后,中国移动创造性地提出“TD-SCDMA/2G融合组网”的TD-SCDMA建网新思路,并经过试点和现网应用证明该技术方案务实可行。

    为了实现“融合组网”,“三不三新三融合”等首创性举措相继出台并快速实施——“三不”是指2G客户在“不换号、不换卡、不登记”的情况下,只需更换一部TD-SCDMA手机即可同时使用2G现有业务和3G特色业务;“三新”即“新机制、新标准、新测量”,是提高3G与2G网络切换和重选质量的全新规范;“三融合”即网络融合、业务融合和应用融合,是融合组网的建网目标。

    如今,这些创新规范不仅仅是中国移动遵循的企业标准,也被国内乃至全球同业者广泛学习和借鉴,其中“三新”标准更上升为行业标准和3GPP国际标准。TD-SCDMA起步虽晚,但在以中国移动为产业链核心的大力创新和推动下,为业已发展十年之久的世界3G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正如赵厚麟副秘书长所说,“提出标准仅仅是创新路上的第一步,而要将一个从技术标准从实验室变成一个真正的商用网,还有更艰巨的创新工作需要开展。”从2009年初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TD-SCDMA网络质量提升大会战”,破解一系列影响TD-SCDMA发展的瓶颈问题。

    通过联合研发、自主创新,“大会战”中涌现了一大批创新成果——在网络建设思路方面,面向市场业务需求,创新提出“两个100%”的建设思路,即有数据业务需求的室内分布系统100%开通TD-SCDMA,数据业务热点区域的TD-SCDMA网络室外覆盖100%达到GSM网络水平;在提高网络质量和承载能力方面,破解了TD-SCDMA、2G网络切换和重选功能开启的难题,缩短了重选时延,提高了TD-SCDMA、2G网络切换和重选的性能。开展TD-SCDMA/2G融合共位置区组网、基站控制器互通、交换资源池技术研究,优化设置智能天线的赋值参数,挖掘多小区联合检测等TD-SCDMA特色功能,并优化时隙配比方案,推广应用空分复用技术,提升数据业务承载能力;在工程建设方面,创新了双极化天线,大大减小了天线尺寸,破解了TD-SCDMA天面建设的重大难题,提出配重式抱杆等不破坏屋面的新型天面改造方案,进一步提出一体化智能天线,有效降低施工难度。

    这些创新极大地提升了TD-SCDMA网络建设和优化水平,例如优化设置智能天线的赋值参数项目,经河北TD-SCDMA本地网应用数据显示,改进后网络质量显著提升,局部弱覆盖区覆盖率提高17%,PS域接通率提高10%,系统间CS域切换成功率提升了20%。同时,“一点突破、全网推广”高效运营模式还使得TD-SCDMA全网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据最新统计,在目前全国TD-SCDMA覆盖城市中,平均掉话率降低到1%,无线接通率升至98%,切换成功率升至96.5%,TD-SCDMA网络质量水平有很大的提升。

    TD-SCDMA终端初长成

    2008年,为了摸底TD-SCDMA,中国移动曾经以优惠条件招募社会用户开展TD-SCDMA全方位测试。测试期间,不少友好用户反映TD-SCDMA手机时常打不通电话、死机、电池耗电过快、操作不方便。移动公司的市场营销人员也反映,TD-SCDMA终端品种少、性价比低、精品产品奇缺,客户不爱选用。更令人担忧的是,TD-SCDMA终端产业链信心不足,国外巨头相互观望、国内厂商举步维艰。TD-SCDMA终端已经成为制约TD-SCDMA发展的瓶颈问题。

    然而,仅仅一年多时间之后,在2009年底举行的“TD-SCDMA终端专项激励资金联合研发项目产品发布会”上,中国移动携手九大终端厂商一口气拿出了11款TD-SCDMA手机,其中6款“旗舰宽带互联网手机”不仅长于www互联网浏览、音乐下载、手机视频等典型3G应用,更全面支持中国移动MobileMarket、飞信、手机导航、手机邮箱等全新业务,其余5款“低价3G手机”均在千元上下,大大降低了3G“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门槛。而包括诺基亚、黑莓在内的国际巨头也陆续加入了TD-SCDMA的终端阵营中。

    人们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和疑问:是怎样的路径,让TD-SCDMA终端事业短时间内步入了“快车道”?答案同样是——创新。

    创新首先表现在超常规的发展模式上。中国移动史无前例地相继推出了“2G与3G终端定制联动、TD-SCDMA终端产品库、TD-SCDMA专项激励资金、全网包销深度定制”四大激励举措,深度合作引导TD-SCDMA手机产业链的成熟完善。如“5•17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中国移动启动“TD-SCDMA终端专项激励资金联合研发项目”,以6亿元带动3家芯片方案厂商和9家手机厂商共同投入超过12亿元,开创了国内由运营商出资、联合厂家研发的先河。同时,为了做好TD-SCDMA手机的销售工作,中国移动还通过一切手段调动渠道商积极性,创新性地在苏宁、国美等社会渠道开展成本补贴的销售模式,有力地促进了TD-SCDMA终端的推广和销售。

[1]  [2]  编 辑:颜溢辉
关键字搜索:TD-SCDMA  3G  中国移动  
相关新闻
每日新闻排行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