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余祖江
在三网融合大趋势下,广电和电信的相互进入一直备受关注。中国政府网近日公布了《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意见》”),提出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广电总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负责,落实国家相关规定,实现广电和电信企业的双向进入,推动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这对三网融合的推进有何影响?还有哪些瓶颈需要突破?针对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著名新经济评论家姜奇平。
三网融合可更加稳妥地推进
今年以来,推进三网融合也在政府层面被频繁强调。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曾指出,要落实数字电视产业政策,推进三网融合。温家宝总理在3月召开的“两会”期间指出,“支持和推进新能源、生物、医药、第三代移动通信、三网融合、节能环保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这对三网融合意味着什么?姜奇平说:“如此一来,三网融合可以更加积极、稳妥地推进。”在他看来,从业务融合、技术融合再到产业融合,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按照这样的方式推进三网融合更有效果。姜奇平认为,广电网可提供高速数据接入等电信业务,而通信网也可以承载视频业务,因此,三网融合有技术、业务方面的基础。
“当然,有另外一条路径,即从部门融合再到产业融合,目前来看,比较难实现。”他说。在大部制改革前,业内流传着一种说法,信息产业部与广电总局可能合并,组建一个类似美国FCC联邦通信管理委员会的机构。2008年,国务院宣布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广电部门的相关职能并未纳入。
三网融合不存在体制和技术上的障碍,部门利益之争饱受诟病。《意见》要求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广电总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负责落实国家相关规定,这样做能解决什么问题?姜奇平表示:“由两个直接相关部门加上两个宏观调控部门来负责落实,这种方案比较实在。”他认为,三网融合格局的形成,机构融合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要通过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先使业务得到市场认可,融合的形式为市场所接受,进而实现机构融合。
首先要克服本位利益观念
2008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明确表示推进三网融合,从宏观层面对推进三网融合作了硬性要求,但是,具体来说,若要实现两大阵营相互进入,需要突破哪些束缚?姜奇平说:“部门利益的障碍还要进一步破除。如果一味强调部门特殊性,只注重部门利益,那么融合的障碍就会多些。”他同时表示,鉴于条件的限制,间接方案比一步到位更现实。他认为,三网融合的深入推进,还需关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无论是电信部门还是广电部门,都应该从全局出发,克服本位利益。从长远来看,三网融合对大家都是有利的;其次,发展才是硬道理。各方都要顺应产业融合的趋势,而不仅仅是上层建筑的调整,将某些问题非产业化、把某些部门当作特殊部门,都不符合三网融合发展的需要;再次,从用户的角度来说,三网融合可避免重复建设,降低消费成本,而且,统一服务符合广大消费者利益。
广电也要进一步打破垄断
电信和广电互相进入,能否促进IPTV、手机电视等融合性业务的发展?姜奇平肯定地回答“是的。技术、业务与产业的融合形成一体,互相促进,对融合性业务的发展大有好处。”
IPTV牌照发放权掌握在广电手中,在部分地区,IPTV的发展受到限制,没有太大规模。现在,IPTV发展迎来新的机遇。
同时,电信与广电部门在市场的驱动下也开始了一定的合作。例如,今年4月,广电总局与中移动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合作的范围包括TD手机、TD上网卡以及TD上网本。在2009年上市的TD手机中已经普遍加载了CMMB功能,而在未来的TD上网卡和TD上网本中都将加载CMMB模块和手机电视功能。这样的模式对于三网融合的推进有何积极影响?
在TD手机中加载CMMB,是对民族标准的扶持,姜奇平表示,这里面涉及到标准统一问题。在标准竞争中,任何部门都不应该采取垄断的模式,只顾坚持自己的标准。事实标准必须经过市场认可,通过市场来解决问题。在发展初期,标准之间的兼容、互联互通以及混合标准的形式,提供市场需要的解决方案,通过标准的协调,实现过渡。“从国情来看,应防止一家吃掉另一家。如今,电信部门正逐步打破垄断,对于广电部门来说,也要打破垄断。”他最后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