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运营 >> 运营观察 >> 正文
分析:从日本应急通信体制谈应对突发灾害
2008年6月11日 12:56    新浪科技    评论()    
作 者:唐友喜

    研究人员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证明限制通话时间的方案切实可行。在控制通话时间时,要优先保证重要通信,对高优先级的通话基本不进行控制,对普通的移动通信进行限制。对于普通用户,手机短信和留言服务是提倡的应对方法之一。

    三、多路接入系统,跨越不同运营商的通信网络

    当然,仅用一、两种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发生地震后,一些基站设备损坏而导致网络中断。然而各运营商通信网的状态各不相同。例如在2004年新泻地震时,有的运营商损坏了61个基站,而有的运营商仅有6个基站停止工作。此外各运营商网络的拥塞情况也各不相同。有的是平常的45倍,有的仅为平常的3、4倍。从以上情况可知,在异常时期,可跨越不同的运营商的通信网络框架,利用相对不繁忙的线路,来保证重要通信的畅通。

    日本信息通信研究院设计开发出了一种多路接入系统,使因基站中断所影响的通话通过使用其他运营商的基站进行传输,保障应急通信,使人命关天的重要通信能够畅通,从而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四、充分发挥广播网络的作用

    震灾发生后,公众经受了极大的心理考验,都希望在第一时间获得有效的信息与帮助。因为缺乏其他的渠道,公众通信网络作为唯一的联系通道,承受极大的压力。特别是在我国,移动运营网络都规模巨大,像四川移动,全网约有2000万用户,在这种极端的突发事件面前,即使运营商尽最大的努力,保证了500万用户能够打通电话,可是,还有1500万用户无法打通电话。他们无法获得有效的信息和帮助,这个时候,政府部门启动紧急的广播预案是一个有效的经验。一方面,能够让民众获得有效的信息,另一方面,可以显著地减轻移动通信网络的压力。比如,在日本,每个人都常备一个收音机,收音机是自动激活的,当有紧急广播的时候,收音机会自动响起来播报最新信息。

    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实现更高效、更方便的基于手机的灾害广播是可行的。例如,让移动通信的协议支持广播功能,当灾害发生后,移动通信网可以广播及时、准确的灾害短信,且几乎不占用无线资源。再如,通过制定标准,让所有的手机均支持收音机功能,当灾害发生后,手机中的收音机模块自动打开,接收最新的灾害信息。

    五、主动宣传引导公众合理使用公众通信网络

    截至目前,地震灾区的余震仍时有发生,稍有风吹草动,特别是传言,会在公众中引起极大的恐慌,从而造成公众通信网络的阻塞。对于公众而言:

    首先,信息的获取以广播、政府的通告为主。政府也应该加大利用广播、电视等手段,把有效的信息传递给公众。也可以利用公众网络的短信平台,向公众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

    其次,在突发灾难发生后,用户可以优先使用短信进行沟通和联系,短信尽量的短。在收到短信后也应立即简短回复,让对方知道短信已收到。

    再次,打通电话后尽量长话短说,以留出更多的通信资源,让更多的人打通电话。

    最后,通信的方式上,可以借助互联网等新型通信手段,如通过QQ、MSN、Email等方式传递信息。

    此次发生在四川汶川的8级大地震后,我们看见了各大运营商的快速响应机制,以及保证和恢复震区通信的积极努力。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公众通信网络在突发危机面前,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因此,借鉴其他大型灾害常发生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自身的特点,通过政府来主导,制定一个适合常态社会且适合突发灾害环境的应急通信网络标准,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

[1]  [2]  编 辑:周桂军
关键字搜索:地震  
  [ 发 表 评 论 ]     用户昵称:   会员注册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