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每日经济新闻
第2年,徐福新赴日本考察,理清了发展思路,那就是直接把PHS建在电信已有的固定电话网上。徐福新把思路跟手下一说,大家说总得有个名字吧,PHS这个洋名人们记不住,徐福新想了想说,就叫“小灵通”吧。
“小灵通”已经孕育腹中,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找一个合作伙伴。这时,UT斯达康的吴鹰进入了徐福新的视线。
当时的UT斯达康还是一家主要做互联网接入设备的小公司,市场份额小。当看到小灵通这个东西的时候,吴鹰决定赌一把,随即便将价值几千万的设备拉到了余杭。事实证明,就是这样一个“犯了机会主义错误”的投机者却最终成功了。从技术上讲,小灵通濒临淘汰边缘,前有GSM、CDMA,后有3G,其情形犹如先进武器与三八步枪的比较,但由于小灵通具有平均话费低廉、单向收费等优势,只用了几年的时间,小灵通便在中国遍地开花。1999年至2004年,凭借小灵通的成功,UT斯达康公司的利润由不到两亿美元上升至27亿美元。
中国电信无疑看到了小灵通在现阶段的巨大商机,投重兵于此,在全国大力推广小灵通,后来,中国网通也加入这一阵营,各自为战,搅局移动通信市场。浙江省余杭市移动固话网络实现10乡镇统一联网,用户数激增,昆明第一个月就放号4000多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国内哪个城市开放了“小灵通”业务,哪个城市就会刮起一股“小灵通”旋风。
小灵通的出现大大加剧了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程度,一时间血雨腥风,刀光剑影,降价成了各运营商唯一的选择。竞争最激烈的2003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用户增幅不足3%。为了反击,移动和联通推出了以降价为内核的名目繁多的所谓“套餐”、“打包消费”和集团资费。当时有的用户戏称“网通是用网捞,移动和联通是用套餐套大家,总之是盯紧了百姓的钱袋子。”
一旦失去了价格优势,小灵通的噩梦也就开始。因为通信工具首先是要打得通,打得畅,其次才是价格。小灵通糟糕的通话效果成为大众的共识,大家都把它作为一个过渡,一旦移动和联通实行了单向收费,倒戈势所必然。
2005年后,小灵通在市场上渐渐失宠,一方面是小灵通的市场渐趋饱和,另一方面是移动和联通年年降价。对于中国电信、中国网通来说,小灵通已经不再是一根救命的稻草,而真正的救星是“3G牌照”。在电信重组的大背景下,中国电信和中国卫通获得一张“3G牌照”已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一方面是传统固定电话业务停滞甚至萎缩,另一方面是救星终于出现了。在技术的落后和低价优势不在的双重打击下,“小灵通”的未来,注定是灰色的。
2007年,中国电信的收入增长率大约3%,而中国网通的增长率只有百分之零点几,远远低于同期GDP的增长。
早在两年前,北邮教授阚凯力就宣告“小灵通活不过三年”。笔者认为,电信重组完成后,也许用不了多长时间,小灵通就该退出历史舞台了。(本文略有删改。请作者与本报联系,以奉稿酬)网友说法
无小灵通“搅局”话费会降吗
近年来移动资费不断下降,源于电信小灵通的“搅局”。而这次电信重组,几家电信集团同时拥有了移动和固话业务。小灵通不再向移动挑战,固定电话也不会被移动“抢食”,他们还会主动降低资费吗?
电信重组宣告小灵通的终结
重组后,电信和新联通如何处理小灵通和突然拥有的移动业务的关系?小灵通的本地化限制和移动业务的本地业务的争夺若不加以调整必然陷入白热化。面对移动业务的诱惑,两家公司的必然选择就是抛弃小灵通,把移动业务和固话业务进行捆绑。整合移动业务与固话业务目前已经成为电信和新联通的法宝,否则等移动铁通的整合完成全国性的扩容,哪怕3G网络牌照对移动不利,两家公司也无力抗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