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届政府提出“三网融合”的战略思路以来,关于向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公司”)颁发基础电信业务牌照的传闻就不绝于耳。根据今年3月国网公司递交的基础电信业务申请,“互联网国内数据传送业务”将是此轮申请的重头戏。此次如能获批,既是国网公司推动“三网融合”、延伸业务领域的重要战略,也符合普罗大众一直以来希冀出一家强有力企业能够在基础市场引发竞争、促进“提速降价”进一步落实的期望。国网公司的进入,是否会引发基础电信市场的又一轮革命?
迟到的牌照
从“三网融合”战略的提出到目前国网公司即将正式获颁牌照,已经间隔有10年左右的时间,目前基础电信市场的竞争形势已经时过境迁。尽管国网公司拥有毋庸置疑的固定网络覆盖能力和最为雄厚的入户客户资源,但这些未必能够支撑起国网公司的梦想。国网公司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一张”三大电信运营商都无法企及的光铜混合网络,在之前有线电视业务走进千家万户的同时,国网公司也将通道延伸到了几乎每个家庭之中。但是,广电网络的运营和管理却一直难以解决分而治之、各自为政的局面,如果顺利获得牌照之后,广电网络不但面临着从单向的电视信号传送到双向、多向的通信业务过渡的改造,在人员和管理机制方面的配套也是巨大考验。
除此之外,国网公司的电信化运营还有以下制约因素。
首先,最佳业务时机基本错失。在三大基础运营商完成各自的融合之后,中国移动也已经获得了固网业务的正式牌照,面向家庭、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宽带市场早就硝烟弥漫。中国移动试图以移动业务拉动宽带业务,“南电信”和“北联通”也在以宽带业务为跳板包抄个人移动客户市场的后路,过去宽带线路难以到达的旧城区、乡村等市场如今也纷纷被占领,广电系的优势已经不明显。
在光网络对比上,2012年以后三大基础运营商都已经将光宽带作为主打、光进铜退成效显著,截至2015年底,光接入客户比例超过56%,8M以上接入速率的客户比例接近70%。至此,网络覆盖和接入能力两项优势,广电系已经不再明显。最重要的是,近年来宽带用户虽然处于稳步增长之中,但过去一年来的增长速度已经明显放缓,国网公司面临的新用户市场空间正在收窄,而面对在宽带市场“杀红了眼”、正千方百计用尽各种手段绑定用户的三大运营商,存量用户争夺也并非易事。
其次,强势政策利好逐渐消失。广电系试图切入电信业务市场,而IPTV也是运营商一直惦记的新市场,今年以来,三大运营商都已经高调宣布了IPTV战略,多地家庭市场的“战斗”已经打响。回想当年广电系状告中国电信IPTV业务属于违规经营,并在多地利用强势政策遏制运营商的发展势头,如果国网公司获得牌照,此类“政策照顾”恐怕也会逐渐削弱直至消失。而没有了备受诟病的政策制约,电信系在市场运营方面的经验和能力将显露无疑,一直关起门来做“皇帝生意”的广电人,失去政策光环后能否跟上市场和对手的节奏充满变数。
最后,未来业务前景明显缺失。自从国家提出“三网融合”政策以来,广电系的眼光和步伐却依然难有重大突破。如果按照一般市场化的举措,即便没有获得基础业务牌照,广电系依然可以以其自身业务和网络为基础平台,积极探索创新业务和聚合平台的建设,遗憾的是,这些年来广电系依然是在节目内容和广告等传统市场内做文章,即便是生活服务等融合服务的尝试,也都是浅尝即止。面向新市场,连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都与三大运营商差距明显,更不要说如何在新领域“跑马圈地”。
迟到的不仅是牌照
国网公司申请牌照的规划已经不是一朝一夕之事,牌照迟迟未能获颁看似在保护电信系,实际上如果放开牌照和政策,以目前的广电系与电信系的组织结构、技术实力、人员能力、市场经验等方面高下立判,这种情况下,第三方合作者在广电系和电信系之间做出选择,广电系未必有足够的赢面。由此不免让人联想到:牌照迟迟不发,保护的究竟是谁?
与迟到的牌照相比,广电系的体制改革步伐更为滞后。回首当年邮电局、电信局再到三大运营商的发展路程,电信系也经历了改革的阵痛。即便国网公司真的获得了牌照,到底要以怎样的面貌和姿态面对客户和市场?除了捆绑营销、价格战之外,还有什么手段可以和三大运营商过招?争取到客户之后,怎么在互联互通、QoS(服务质量)等业务和服务体验方面保证消费者的满意?最要紧的是,怎么让消费者体验到真正从“局”到“公司”的转变?从这些问题看,国网公司迟到的,还不仅是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