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日前,针对小米去年差强人意的市场表现,雷军并没有像2015年1月就微博晒出2014年业绩那样高调,而是推迟到今年1月中旬才由总裁林斌在内部年会上公布,2015年小米手机“出货量”超过7000万部。今年为何延后公布,我们尚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超过7000万部的“出货量”,确实未达雷军2015年初设定全年销售8000万至1亿部小米手机的目标。而其中的“出货量”也并非“销量”,耐人寻味。
与此同时,同为互联网品牌后起之秀的魅族去年一整年都没闲着,大姨妈式的发机模式将发布会开到了极致。据相关数据显示,在2015年这一年的时间里,魅族的销量疯狂增长了 350% 。凭借阿里投给魅族的 5.9 亿美元,魅族今年的手机销量已经从 2014 年的 440 万台增长到 2015 年的 2000 万台,如今惊人的涨势也被业界称之为“野蛮生长”。
两家同为互联网手机品牌,也曾在多种场合拿出来被人比较,但经过过去的一年洗礼,可以说两者都成长了,转变了。小米一股脑的开发了诸多边缘化硬件来扩充自己的生态领地,插线板、电灯泡、净水器等等;而魅族则用这一年来引入资本急速扩张产品线、推出了子品牌魅蓝来专攻低端市场。当小米急忙在做终端领域的“大而全”之时,魅族却选择了疯狂造机似的跑马圈地,将小米创造的饥饿营销模式用在自己身上反而还做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于是笔者才有了题目的思考,小米面对魅族,危机到底在哪?
其实,近两年一些互联网手机品牌的兴起对于小米的压迫远比我们看到的要复杂和艰辛得多,在此无需赘述。但魅族这一年的奋起直逼小米令其危机重重的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完善了品牌、第二则是得到了阿里注资。尤其在后者上恐怕是出乎很多人的意外。然而这家过去一直标榜自己为小公司,只为小众服务的手机品牌今年终究还是抓住了阿里的橄榄枝,也在去年年初就完成了魅族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处女秀,因此也为其后来的疯狂造机模式寻了一片沃土。那么时至今日,小米在这两个因素上做得如何呢?
提及品牌方面,我们不妨首先看看成军近6年的小米都做了什么?众所周知,小米靠手机起家,硬体版图逐渐从路由器、电视扩展到灯泡、空气清净机等智慧家居设备。生态链急速扩大,业界一度有分析师认为,小米的风险恰恰在于此,只要某个环节出问题,就会反过来影响本业,也就是手机。
以小米的空气净化器为例,爆出净化数据造假后,上海市相关机关接着公布抽验结果,显示小米的第一代空气净化器品质不合格,产品负面新闻接二连三,对小米整体品牌形象有不小的杀伤力。另一个挑战,则在于小米难以拓展顾客基础。小米过去靠饥饿行销,并以高C/P值(性价比)的产品培养出一群“米粉”,但也因此被贴上低价的标签,成为向上争取高端客户的壁垒。
据研究机构国际数据资讯(IDC)报告,当大陆整体市场以及魅族等一系列互联网品牌竞争对手的智能手机平均售价提升,小米2015年卖最好的机种却是锁定低阶市场的红米系列。而这一点上魅族很聪明,在去年,魅族开始改变,向商业社会的玩法妥协,引入资本急速扩张产品线,以全新的品牌“魅蓝”冲击此前一直忽略的低端市场。其首款千元级别的机型被冠以“青年良品”的称号登上舞台。虽然配置方面没有与对手拉开差距,但通过多彩配色和聚碳酸酯一体化机身表现出与市场千元机不同的气质,从而抢走了一部分买不到小米手机的用户,米粉瞬间变魅友。
与此同时,背靠大树好乘凉的例子在手机圈数不胜数,除了魅族还有华为荣耀,比小米资源更强大的对手们都在奋起直追,刮分原来一家小米独大的互联网手机市场,反观小米手机的销量年增率,从2014年的227%到2015年大幅萎缩到14.5%,很难想象竞争更加激烈的2016小米将如何面对。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小米之所以成长率放缓,从而影响手机销售亮红灯,恰是因为其庞大的生态链扩充从而疏于本业,然而魅族凭借造机模式及阿里注资等关键因素乘胜追击。那么如果未来小米要想继续保持全球估值第二的科技新创公司的话,需要重新针对手机业务和其他附属硬件扩展方面进行复盘,并结合当今市场的实际情况来制订市场战略及策略,否则魅族这块硬骨头势必将成为小米逆势路上的“滑铁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