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颇受期待的《中国好声音》回归荧屏。作为国内影响力最大的品牌节目之一,其第三季续集的表现如何,对各方都压力不小。尤其对在搜狐之后,巨资夺得独播权的腾讯视频而言,更可谓考验。
作为应对,目前可见的事实是,腾讯通过一系列衍生节目的设计,将好声音在网络上的周期足足提前了一个多月,电视未播,而网上先火。据悉,目前这些原创节目的总播放量已经超过了两亿。
而据报道,随着节目的正式开播,系列衍生节目还有诸多花样会相继翻出,呈现出与“客厅里的中国好声音”完全不一样的体验。在各电视节目都在寻求合适触网模式的大背景下,好声音与腾讯的这些探索,应该值得好好关注。
衍生节目两亿播放量让好声音未播先火
如果说《中国好声音》第二季通过搜狐视频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如开通搜狐视频网上征集通道及专门制作宣传预热节目《冲刺好声音》等衍生节目,那么《中国好声音》第三季则是通过腾讯视频建立了更为完整、立体化的生态基地。腾讯公司副总裁兼腾讯在线视频部总经理孙忠怀曾公开表示,“好声音”与腾讯的合作,将不仅限于版权销售传统形式,腾讯全平台中,包括腾讯网、微信、视频、微视、QQ以及游戏产品等,都会参与到整个腾讯视频好声音的生态圈中。
节目形态方面,腾讯视频围绕中国好声音出品了《微视好声音》、《下一站好声音》、《寻找好声音》、《有料好声音》等8档原创节目。比如,单单依靠微视这样一个短视频分享的轻产品,“微视好声音”单期便创下超1000万播放量的高点,其参与体验更是在此前好声音的短信、网络视频等方式上,有了更为便捷和酷炫的创新,对好声音节目品牌形象也刷新不少。数据统计显示,腾讯基于好声音的这些原创节目目前的总播放量,已超过两亿。
而在玩法上,互动体验的实现途径还有很多。比如,网友可以在观看节目的同时,通过 “线上转身”可真正的参与到节目中,过把导师瘾。另外腾讯视频移动端开发的“影视圈”功能,都可以让网友们即时参与到节目点评环节;而另一款产品“粉丝吧”不仅可供网友发起对喜爱学员的话题,还有可能与学员交流。除此之外,腾讯游戏也参与其中,首次把好声音概念用在游戏领域,《中国好声音》官方游戏在节目热播期同时上线,期望为观众提供另一种参与“好声音“的途径。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腾讯视频将品牌商营销也无缝纳入了其打造的综艺节目衍生产品链中。如腾讯视频为伊利高端希腊酸奶品牌安慕希制量身定制的《好声音好酸奶I want you》一系列活动,“安慕希-好声音”巡演等,让观众在观看好声音的同时也能做到与伊利的深度互动,让品牌真正释放出“好声音”。
可以看出,在《中国好声音》第三季中,腾讯视频不再是单一的播出渠道,同时也是新内容的生产者,与电视台形成深度互动,相辅相成,产生更为强烈的“化学反应”。此外,腾讯先天的互联网基因、多平台整合能力、移动端的全面发力(微视、微信等)等,更为这些内容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衍生节目成综艺节目标配?
热门电视节目和互联网的联姻已经渐成趋势。在互联网高度渗透,观众网络观影习惯已经养成的大环境下,为了扩大节目影响力及获取更多的增值空间,前者都不得不寻求网络渠道的介入。当然,热门的、高人气的内容,也正是后者所渴求的资源。
但在合作姿态上,目前还没有定式。强势的版权方会仅仅将网络作为渠道,如湖南卫视;而如《中国好声音》则开始尝试让网络力量介入更深,希图这种结合能在渠道之外产生出其他的效果。
而衍生节目、产品正是这种联姻的重要产出主要表现之一,更可谓标配。
另一方面,对于原创综艺节目开发能力尚有欠缺的视频网站来说,综艺衍生节目也是其打造差异化、增加收益,甚至品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视频网站重金购买热播综艺节目版权后,都不同程度地对独播综艺节目,通过多种形式多种角度进行价值深挖——希望从简单的渠道方转变为附加值的提供者。而从腾讯视频为《好声音3》打造的一系列衍生产品链及效果来看,腾讯视频已经成功被纳入到一个综艺节目制作、宣传、发型、营销的大产业链条中。而其在衍生节目、互动产品、游戏产品、品牌商接入等方面的尝试,更是值得业界借鉴的探索。
此外,由综艺节目衍生出来的一系列产品和形态,实际上可延长其生命周期和影响力。由《爸爸去哪儿》第一季衍生出的同名电影获得的票房奇迹,至今为人津津乐道,这预示着综艺节目同动漫、影视业类似,有着极强的长尾价值。而网络平台在这一长尾中将发挥怎样的作用,也同样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