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 四年一次的足坛烽火在南半球燃起,令北半球的夏天愈发躁动。诞生于4年前世界杯的微博,4年后命运如何?
不可否认,作为承载人们获取信息、休闲娱乐、分享通讯等需求的社交媒体,微博至今依然有着广阔的用户基数。但表面上的繁荣难掩微博渐入“冷宫”的苦衷。用户数量固然重要,但用户的活跃度和用户粘性更是重中之重。有数据显示,自2012年中期达到顶峰之后,微博用户活跃度出现快速下滑,至今已降到2011年初的水平,高峰时期持续下滑超过了30%。
同样是侃球,四年前的南非世界杯,微博成为球迷们看赛侃球的首选阵地,遂有“微博世界杯”之说。
然而,今年情况大为不同,更多的足球舆论领袖转战其他社交媒体平台,原创微博数量急剧减少。翻看大V李承鹏的新浪微博,在2010年世界杯期间,仅开幕日后10天内就发布了(含转发)75条微博,而今年只发了8条;黄健翔的新浪微博在2010年世界杯开幕日10天内发布247条微博,而今年10天内仅发了75条。今年平均百余条的粉丝转发、评论量虽仍然数量不低,但已不可与四年前动辄转发上万,形成轰动效应同日而语。
不仅大V的活跃度、影响力下降,普通用户的粘合度也大不如前。越来越多的人抱怨称,如今的微博,成了媒体官V、明星大V和营销号的“单向度”叫卖场,那些曾经热心原创的粘性用户正陷入沉默。
微博兴衰、冷暖自知。在今年早前更新IPO募股书时微博就表示,月活跃用户数量的增幅和微博用户基数的增长一样缓慢。如今微博的活力并非来自影响新用户到现有微博平台上来的吸引力,也不是来自粘性用户原创状态数量的增长力,而是来自于庞大用户基数带来的“保温”效应。尽管这能让微博在一段时间内作为企业营销宣传的不错选择,却难以改变微博日渐式微的事实。
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每一种新的媒介形式从诞生到繁荣再到衰退都有其生命周期。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微博也难走出这“周期定律”。当越来越多的人将吐槽、点赞、评论发到了微信朋友圈中;当人们已不记得上次登陆微博是多久以前的事儿时,不可否认,作为社交媒体的微博已踏上衰退的归途,从“社交场”回归到“宣传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