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讯(CWW) 作为IPv4地址枯竭问题的终极解决方案,引入IPv6建设下一代互联网已经成为全球互联网发展的共识,全球IPv6发展进程加快,覆盖率已经达到18.4%。与此同时,我国也在技术研发,产业化方面对其大力推进,但仍然面临较多挑战,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副院长赵慧玲呼吁国家层面应采取多项措施,稳步推进网络向下一代互联网整体演进。
据了解,目前全球共有超过217个国家和地区组织申请了IPv6地址,已分配近13万块/32,其中26.8%的地址块已通告使用。而在过去的半年里,全球IPv6流量增长2倍,IPv6每天的访问请求数量增长了5.2倍。
而我国在“十二五”期间IPv6建设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在网络方面,三大运营商制定分阶段下一代网络发展规划;应用方面,IPv6应用网站通过认证达到579个;产业链方面,主流设备厂商研发的产品基本涵盖了原有IPv4产品类型;而截止到2013年12月,我国IPv6地址申请已排名全球第二。
不过,目前我国下一代互联网建设仍然面临诸多挑战:网络设备涉及层面多,投资巨大等问题,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副院长赵慧玲表示,现有网络从IPv4升级到IPv6需要涉及的层面多,预计全网设备升级改造的投资至少超过200亿元。另外,我国终端支持IPv6不足,用户渗透率较低,大大限制了IPv6用户的发展,与欧美发达国家的IPv6普及率仍存在较大差距。另外我国互联网应用提供商普遍缺乏动力主动向IPv6迁移。
对此,赵慧玲也代表运营商和产业界做出了三项呼吁:
第一,提升终端对IPv6的支持能力,建议国家加强对新入网终端类设备的标准化和入网检测,确保进入市场的终端具备IPv6能力,对于现有网络中存在的大量家庭网关,建议国家采取一定终端补贴的方式支持运营商进行替换和升级。
第二,加强政府作用拉动应用流量,建议政府加大对发展IPv6用户和应用迁移的扶持,通过资金补贴等方式拉动IPv6流量,进一步带动IPv6的业务应用与用户的发展,并鼓励大型ICP及域名机构对支持IPv6的用户数、ICP的数量等进行统计,体现应用对用户普及率提升的拉动作用。
第三,加强国内基础能力的建设,大型业务平台和网站的迁移,实现国内网站实质迁移,IPv6尽量采用原有服务域名而非专用。另外加快形成于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相适应的安全保障能力,构建下一代互联网安全防护体系,在提供安全保障能力的同时推动国际网络互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