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斗得不可开交。熟悉互联网的人都知道,嘀嘀和快的只是战场上的马前卒,背后真正遥控比赛的是腾讯和阿里,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特定的细分领域,争夺移动支付的控制权,并不断向其它细分领域扩张。
在支付宝钱包和微信支付战况胶着的时候,也有不少熟知百度的大家预测:看似沉默的百度一定是憋着大招。果不其然,在打车领域的战斗悻悻退场的时候,百度出手了,推出了全新的百度钱包,并高调宣布,正式进军移动支付领域。
如果光从表面上看,BAT三家在移动支付大战中其实刚刚站在同一起跑线,胜负难分。但是如果你看懂了百度钱包的话,会发现其暗藏三大野心的背后有可能会玩出全新的花样。
入口、场景、服务无缝对接,加强020布局
众所周知,要想在移动支付中取得领先,最重要的在于移动互联网生态的打造。移动支付作为基础建设将关键发力。
在移动服务构建的三个重要节点——入口、场景和支付方面上,阿里是强支付、中场景、弱入口。支付宝虽然用户不少,但是只是限于交易领域,低频的交易让其不足以成为强大的入口。实际上,在桌面互联网时代,入口缺失的影响还不是很大,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就意味着大量碎片化、个性化、场景化的交易需求,被无情地过滤掉了。
和阿里不同,腾讯是中入口、弱场景、中支付。受制于手机屏幕的大小,微信以“展示”为主要模式的场景建设,势必很快触及天花板。由此,微信火爆的社交场景,就无法顺畅地转换为交易场景。
反观百度,在此前强入口、中场景、弱支付的基础上,通过推出全新的百度钱包和拍照付、人脸付等创新支付方式,并以“搜索+轻应用”、“地图+LBS”的场景建设方式,在线上线下双向有力地进行场景开发,由此变成了强入口、强场景、中支付。在入口、场景、支付方面,实现了无缝对接,打造出的将是一个更加强大的020布局。
可以想象一下,未来的的生活图景是怎样的:用户通过搜索直达需求场景,同时通过百度钱包的移动支付功能,快速完成商品或者服务的交易,满足需求,只要这么简简单单的两步。
百度公司百付宝总经理章政华在百度钱包发布会所举的例子,就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章政华指出,比如用户要停车,用百度搜索到附近一个停车场,再通过LBS定位服务提供实时停车位信息,用户成功预订空余车位之后,还可以用百度钱包支付停车费,这时停车场的管理系统就会预留好停车位。
实际上,百度之所以能够先于阿里、腾讯打通自身做一站式移动服务,在于它的入口、场景的建设是生态级的工程,而移动支付的研发只是工具级的,构建生态和创造工具,就好比内功的积累和技巧的掌握,其难度自然不在一个量级上。
人流、信息流、商品流,各据一方的格局开始松动
一直以来,腾讯占据人流,百度占据信息流,阿里占据商品流。这是业界对BAT的普遍看法。各据一方的优势,也使腾讯在互联网增值及游戏、百度在搜索、阿里在电子商务等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虽然,BAT三家都想进入对方的领地,但是难度着实不小。但如今,随着百度携百度钱包正式进军移动支付领域,各据一方占山为王的格局正在开始松动。
要知道,百度钱包绝不仅仅是一款移动支付工具这么简单,相反,如前所述,它是要通过支付,连接人与服务。
营销学中,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被切割成“引起需要、收集信息、评价方案、决定购买和分享评论”五个阶段。由此分析,百度的野心是希望通过“搜索+场景+服务”的方式,参与到消费者购买过程的每一个节点中去,从而使消费者驻留在百度移动服务里。而不是像阿里巴巴一样,只是把支付宝作为一个“支付工具”,单一地参与到消费者“决定购买”以后的支付环节。
由此可见,百度意在通过全节点的逐步渗透和掌控,实现由信息流向前端人流、后端商品流的扩张,并逐步形成了人流、信息流、商品流的“统一场”。
那么实操方面,百度钱包又有哪些机会点呢?
首先,在人流方面,2013年3月至2014年春节期间,来自百度移动搜索的请求中,生活服务、阅读、影视类需求始终占据高位,这其中就存在着巨大的支付需求。在此之前,很大一部分支付需求被分流了,其背后则是用户的流失,如今百度钱包的正式推出,无疑有效地弥补了这一漏洞。
而且,除了支付领域之外,百度钱包正在推动百度在账号体系方面的建设。这种和资金流息息相关的账号体系,远比基于社交或基于服务的一般账号体系更具黏性、更具通用性。凭借账号体系之力,可以为百度有效阻截人流。
其次,在商品流方面,百度更表现出异常的重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发布新版支付工具时,重点Show的是其工具的功能、性能,而百度钱包重点Show的却是“万家让利计划”以及在先期吸引了国美在线、酒仙网、易淘食、比邻店、去哪儿、爱奇艺、百合网、华夏基金、携程网、糯米、驴妈妈等各垂直领域的明星企业入驻。
因为百度深知,即使百度钱包的“拍照付”再炫酷,也有可能被模仿,而只有联合商家一起构建的“商品流”以及移动支付新生态,才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
从流量分发系统到流量循环系统
作为中国互联网的第一入口,百度一直扮演着“流量分发”这一重要角色。
不同的是,在桌面互联网时代,百度分发的是信息内容,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分发的则是“内容+应用”。
在以往,百度致力所做的是把庞大而优质的流量分发给优秀的内容和服务提供商。而对于百度自身,长久以来吸引流量靠的则是用户对技术、性能、功能、口碑等形成的强大的品牌认同和好感,所有这些实际上都可以归为“内因”。
百度官方称,“百度钱包将与‘手机百度’5.3新版和‘百度轻应用’连接的生活服务全面打通,为手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站式移动支付体验。”此举自然可以加强搜索的用户黏性和使用频率。然而更为重要的还在于,通过引入更多的线上、线下生活服务机构,让这些百度原来的“输血对象”,同时也成为了百度外部的“造血方”。由此,以百度为核心的流量分发系统就升级成为了流量循环系统。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大升级呢?简单地说,源于用户想要获得这些内容和服务,通过“搜索+轻应用+百度钱包”的模式,是最为便捷的路径——“即搜即得”、“即搜即买”。甚至很多优惠有可能是百度钱包所独享的,用户要想获得独家优惠,自然只有认准“自古华山一条路”。
实际上,这样“反哺”百度搜索的例子,已经在“应用分发”领域得到了体现,只不过多元、个性、优质的“移动应用”是反哺的载体;而在“移动支付”领域,反哺的力量变成了那些提供第三方内容、商品与服务的提供商以及他们的轻应用。
不同于马云的大开大合、急先锋的角色,马化腾和李彦宏都相对谨慎。即便如此,两者的风格也不一样:马化腾是以“山寨+微创新”的方式,并借助在社交领域的蚂蚁雄兵,快速取代细分领域的先行者;而李彦宏则是通过“并购控股+全新逻辑”或对细分领域实行“据为己有”,或对细分领域用不一样的逻辑进行解析与重构。显然,此次新推出的百度钱包就属于后者,而“所搜即所得”则是百度钱包最大的新逻辑与新玩法。
把互联网历史的时间轴拉长,当年很多人并不看好爱奇艺对PPS的收购,而如今,凭借着“播放平台+点播工具”、“视频平台+娱乐平台”的全新模式,爱奇艺PPS早已超越了优酷土豆;无独有偶,百度19亿美元天价收购91无线的时候,不少人也并不看好,而通过“移动搜索+应用商店”的模式,如今的百度91稳稳占据应用分发领域龙头的位置。
很多时候,错误的判断源于我们只看到事情的表面,而没有看到它的背后,当事方不会告诉我们的那些秘密和野心,而那些才是“真实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