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信变成一个庞然大物之时,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这些社交产品了。微信代替了你与线下联系人的沟通方式,代替了短信和语音信箱,并用朋友圈部分地代替了你与他们的社交方式。这造成的后果是,仿佛所有的社交都必须由微信类似的方式定义。易信如是,来往如是,以“陌生人交友”起家的陌陌亦如是——它们都想要你的通讯录。 不同于国外Instagram、Snapchat和Path等产品掀起的热闹景象,国内移动社交太不精彩了,如果不是贴吧一直在兴趣聚合上努力寻找突破,移动社交就几乎已经可以贴上“微信化”的标签。
那么兴趣聚合到底在社交关系中有没有市场?我们可以看看这些事实:来往“扎堆”,拉上各路明星为其站台,各种明星粉丝扎堆,是基于共同爱好;陌陌在通过搭讪附近的人建立起轻度通讯链条之后,开始扩展群组和陌陌吧等功能。有跟随,就说明有利可图,来晚的也能喝上一口热汤,总比不来的强。
在这里,我用最近的几则新闻为例来说这件事。
不久前,陌陌更新了其新版应用,添加“回家我们一起走”模块,以推广“回家”的主题群组。加入某两地之间的回家群组(比如“北京到苏州”)之后,群组成员可以在群里自由选择搭伴回家。
来往中也出现了各种“老乡”扎堆。在这些扎堆内,近段时间集中出现了“抢票心得”、“拼车回家”的发言。而来往官方也借机进行推广,为这些扎堆发放淘宝旅行红包以示支持。
那么已经运营多时的贴吧呢?新年伊始,北京市交通委出台国内首个小客车“拼车”指导意见、拼车自此实现合法化之后,贴吧迅速联合了专业拼车服务提供者——爱拼车,利用后者在贴吧官方平台上的爱拼车吧,结合基于地理位置和兴趣话题圈子的群组功能,为网友提供更专业的拼车服务。这也是相比自由拼车更“计长远”的拼车活动之一。这次活动由PC端和移动客户端同时进行,尤其在贴吧移动客户端推出“拼车群组”功能:用户在移动客户端进入爱拼车吧之后,可以直接搜索始发地点和目的地,加入相应的拼车群组。因为庞大的用户基数和专业的拼车服务合作伙伴,贴吧中可以实现5大出发城市370多条线路的支持,同类中规模非常可观。
从运营角度讲,这些产品如此积极的态度,显然是为了搭春运买票难话题的顺风车,来推广各自的群组和类群组功能。这其实已经说明了基于兴趣的移动社交的前景。
作为首先明确提出“兴趣聚合”定位的贴吧,显然在拥有了稳定用户群和认知度的基础上,开始了在移动领域深挖洞广积粮——公开资料显示,在去年11月的时候,贴吧移动客户端上线了“兴趣群组”功能。贴吧网友可以以一个主题贴吧为阵地,建立更垂直的群组,供特定网友留言讨论。在贴吧移动客户端中,也出现了“附近的群组”的功能。
一个是基于兴趣本身的聚合,一个是基于地理位置的兴趣聚合,基本已经涵盖了移动社交的所有可能情况。贴吧用户本身就是根据同一兴趣聚集到一起的,他们之间不同于微信这种熟人为主的关系,也不同于陌陌这类单纯以“你在我附近”产生的联系,在这里,“贴吧化”的强粘性关系也正在成为一种移动社交的新标签——它早已经不仅仅是“PC端的延伸”这一概念。
百度推广贴吧群组,也表现出一个信号:贴吧正在尝试将手头将近10亿的注册用户引导到移动端,加入随时在线、LBS等元素,提供有移动特性的用户使用点(比如拼车实际上就是一种O2O)。接着思考,我发现,贴吧如果按照这个路子走下去,做移动社交比来往和陌陌等产品靠谱得多。
首先,来往等其它产品都是通过建立通讯关系再扩展到社交关系,这一点上,来往抢不过微信,陌陌的关系太轻,所以只能靠兴趣来增加粘性;其次,贴吧本身并没有在通讯关系上直接对峙微信,而是以社交关系为基础,而这正是其自身的强势方面;第三,从体量上来看,贴吧的用户量和活跃度也是其它产品没法比的,其官方数据显示,目前兴趣吧超过810万个,兴趣群组功能上线27天的时候,群组数量就突破了200万个。第四,类似这次拼车——这种百度提供平台、跟合作伙伴合作的方式,其实跟马云拉赵薇等明星开设扎堆差不多——更容易把垂直服务承包出去,实现平台化,商业化的前景也很可观。(拼车流程中最麻烦的是签订拼车协议,这事儿一次两次集中推广可以,但多了肯定做不来,所以实际上,咨询、协议指导,包括保险等知识,都是由合作方爱拼车提供专业服务的。“我这有人,你有技术”这种各取所需的合作模式更具有可持续性。)以往的移动社交,太过于强调随时联络、LBS等特性,而忽视了真正能粘住用户的关键因素,才出现了陌陌和来往通过“兴趣”来增加用户粘性的尴尬现象;而我说贴吧做移动社交靠谱,原因也正是在于,贴吧本身就是以兴趣粘住用户的服务,但别人还在绞尽脑汁想怎样拉住更多用户时,贴吧已经在巨大的稳定用户量基础上,抽身出来想更多为用户服务的具体内容。家家在拼车,自由诚可贵,专业价更高,是你你选谁?
移动社交,纵然狭路相逢勇者胜,但更有条条大路通罗马之说,这儿并非只有微信一条路,“兴趣”也是一道独到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