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在新的一年我们都有很多计划和目标,在做规划时我们也可以找些参考,企业更是如此。尤其像互联网这个飞速创新并充满不确定性的行业,能够了解其趋势方向可以说你已经找到了成功的大门。
易观智库同一些调研机构的ICT预测不同,其主要聚焦互联网产业,着眼于泛互联网产业(TMT产业)、传统行业互联网化两大方面。“每年易观智库都会发布互联网产业盘点和预测,力求根据新形势取得新进步。”易观智库高级分析师杨帆同时也指出,长期预测也会考虑,但方向会更偏向前瞻性和战略视角,例如技术趋势、信息化社会趋势。
易观智库高级分析师 杨帆
2014年中国互联网十大预测
2014年中国互联网产业预测主要有三大方向,第一,互联网整体行业的盘点预测;第二,在竞争格局变化(实力矩阵)、应用及技术的趋势成熟度(AMC曲线)等方面,之后陆续发布部分细分行业的预测,例如游戏、电子商务、新媒体等;第三、用户及市场规模方面。
当然十大预测是必不可少的,针对互联网产业发展易观智库分别从政策、资本、行业、模式、厂商、产品6大方向给出了预测。
政策:加大扶持传统行业互联网化,强化电商与互联网金融规范治理。有关互联网产业支持性和监管性政策都相继出台。
资本:上市热潮与资本降温并存,产业链竞争导致玩家优胜劣汰。其中移动游戏市场将是主要盘整领域,资本对移动游戏市场趋于理性,经典IP经营与移动端迁移将伴随始终。
资本:视频企业并购投资将继续,服务链条延伸是主要驱动力。视频市场集中度不高,市场尚未稳定。另外多屏战略布局在互联网企业中相继展开,部分尚未布局的互联网巨头会考虑视频与现有业务融合
行业:互联网金融加速深化创新,潜力进一步释放。例如,第三方支付利用数据开展金融创新驱动、P2P行业下半年步入健康发展、大银行借电商平台建自有互联网金融生态体系等。
行业:车联网应用与后装市场服务加快落地,汽车互联网化提速发展。一方面汽车厂商将会加大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在车与路(V2R)、车与人(V2H)领域推动车联网应用落地;另一方面,汽车互联网企业加大整体方案中的资源整合,推动汽车使用服务互联网化。
行业:产业链各环节加大竞合,移动互联网成就智慧旅游。旅游业互联网化的各产业环节将加速话语权争夺助推市场。
模式:基于微信的“社交+O2O”电商生态发展迅猛。微信的生态基础是人流和资讯流,据此实现商品流;淘宝、天猫的生态基础是商品流,据此实现人流。并且以商品为中心的时代将过渡到以人为中心的时代
模式:围绕金融产品创新与行业解决方案输出,电商竞争凸显联盟化。2014年,电商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是以各自供应链为代表的企业联盟的竞争。
厂商:互联网企业全面布局移动互联网,传统企业互联网化节奏明显提速。互联网企业以百度、阿里、腾讯、奇虎360为首积极布局移动互联网,传统企业则加速互联网化的投资与转型。
产品:可穿戴设备创新蓬勃发展,聚焦软硬结合的数据价值。在信息交互型、健康监测类、体感控制、用户行为四类硬件方向中,健康监测类产品服务相对刚需,可接受度较高。
六维度看互联网 未来呈现四大趋势
此六大方向是以何为出发点确定的成为我们的疑问?易观智库高级分析师杨帆做了详细的解释,今年的六个维度是力求展现一个产业的体系化变迁,从市场的视角由宏观至微观的要素加以展开。
从十大预测的分类上,可以很明显的看到没有我们常见的技术方向。据介绍,易观的视角是从技术的商业化来解读而非技术本身;其次,技术本身作为整个行业的基础要素,适合相对较长周期的发展观察,年度这个周期略短;第三;在做年度预测时已经加入技术商业化趋势对模式、产品等维度的影响。
2014年的预测同时也加入了更多的考虑因素,“政策风向、2013年已经表现出的趋势、试点或商业化的探索尝试、国外移动互联产业的发展、用户市场培育度、技术的商业化趋势等。”杨帆说道尤其是传统企业互联网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用户的无线迁移两大趋势是关注重点。
另外,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此次预测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与互联网产业融合创新和适当扩大开放、上海自贸试验区等方面的支持、互联网安全上升到国家战略安全加以规范化监管的层面等。
除了考虑到更多影响因素外,预测的准确性需要依靠大量数据的支撑。2014年的预测数据主要来自于两大核心大数据产品,即通过“易观中国数字消费者行为分析系统”采用同源(PC和移动端同源)数据监测自动抓取样本,以及“中国网购商品行情系统”与主流电商平台数据对接进行监测。其余数据则从各细分领域主流厂商的访谈调研、季报年报、补充问卷调研中采集。
杨帆还看到未来中国互联网产业将会呈现四大趋势,第一、狭义互联网内,移动化迁移加速,围绕移动互联入口的平台化、生态化竞争会更加激烈;第二、互联网公司和传统企业的定义逐渐模糊;第三、几年内,智能设备将深入工作与生活。有实力的传统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大大强化了自身在软件、平台、应用上的资源。互联网企业也较为普遍地涉足硬件,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殊途同归地走向“软硬结合”;第四、大数据应用成为商业运营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