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新闻 >> 互联网 >> 正文
 
第三方支付发牌1周年:多家企业为扩张放弃盈利
http://www.cww.net.cn   2012年5月25日 07:19    

没有3亿别来玩

新京报:这一年来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发展有没有出现分化?

孙陶然:已经出现了。在过去一年,已经有一些匆忙组建拿到牌照的公司要么关闭了,要么原地踏步。

新京报:3至5年之后有多少家企业能生存下来?

孙陶然:形成规模的任何一个行业的容量也就是三四家。3至10名可能只有很小的市场份额。

支付是一个投入比较大的行业,现在进入支付市场的话起步门槛大概3亿,没有3亿人民币就别到这个市场玩。但是有了这个钱,也并不意味着你在这个市场能做出什么太大的动静。

这个行业现在确实很热,100多家拿到牌照的和正在等待拿牌照的手里融到了很多钱,有点像去年的团购,大量资金涌进来。但是如果没有商业模式和核心竞争力,钱和牌照解决不了你的市场问题。

孙江涛 细分领域仍有机会

5月份拿到牌照后对我们业务的拓展有非常大的推动。2011年全年,钱袋宝在移动终端上的累计交易量是50多亿人民币,但这个数字在2010年还是零。

“躲开”互联网支付

新京报:当时为什么想来做第三方支付领域?

孙江涛:从产业格局角度来看,支付宝、财付通这类的行业大佬其实已经把互联网支付做得很成熟了,像我们这样2008年、2009年左右进入行业的支付企业,在PC端的互联网支付上已没有太多的机会,所以我们将定位放在移动支付上。

新京报:很多大牌、有先天资源的企业都开始做手机支付了,钱袋宝不怕吗?

孙江涛: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行业大佬们虽然也涉足了移动支付,但实际上在精力投入、人员投入和资金投入上,跟我们比起来都会有差距,这是公司发展战略所决定的。

另外从移动支付业务的实现来说,我们侧重于与银行合作。这是我们跟其他第三方支付公司有非常巨大的不同点。

只想做个细分领域的诸侯

新京报:很多第三方公司开始更大规模地跑马圈地,整个行业是不是还属于烧钱的态势?

孙江涛:比较大的公司,资源非常丰厚,同时拥有多轮的国际、国内的VC投资。他们在做支付的时候,走的还是传统互联网或者团购的路线。先烧钱赚取用户数量,把“队友”都熬出去了再去赚钱,拼的不是产品也不是服务,拼的只是资金的量、融资的规模。

我们更希望在细分领域中,创造有价值的特色和有优势的产品,做一个细分领域的诸侯。

新京报:一年下来,你觉得支付行业遇到的问题主要是什么?

孙江涛:现在第三方支付机构发展所遇到的最大障碍,一是创新,二是价格战。

创新速率的减缓一方面是因为监管的加强,这是一把双刃剑;另一方面则是行业中某些企业缺乏创新意识,抄袭情况时有出现。

价格战则相对好理解,在竞争无序化状态里,产品和服务差异不大,就打价格战,而要解决价格战就要靠差异化的服务,让商家不太关注交易价格的问题。

□新京报记者 苏曼丽 实习生 楼赛玲通信世界网

[1]  [2]  [3]  [4]  [5]  
来源:新京报   编 辑:赵宇    联系电话:010-67110006-864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139说客 分享到校内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QQ书签       收藏   打印  论坛   推荐给朋友
关键字搜索:第三方支付  支付宝  快钱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相关新闻
即时新闻
通信技术
最新方案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