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新闻 >> 滚动 >> 正文
 
狙击华为背后:“推手”思科的隐秘路径
http://www.cww.net.cn   2012年10月31日 08:02    

此时距离华为进入美国市场尚不足两年,但仍让居于美国市场霸主地位的思科,开始警惕。

最终,华为与思科在2004年7月底达成最终和解协议——华为没有侵犯思科的知识产权,但同意修改其命令行界面、用户手册、帮助界面和部分源代码,以消除思科的疑虑。

而法庭签发的终止诉讼法令,意味着思科今后不得再就此案提起诉讼或者以相同事由提起诉讼。

思科转向

此后,思科的“战略”开始转变。

据Opensecrets(数据来自于美国参议院公共文献办公室)统计,从1998年至今思科合计达1572.5万美元的游说支出中,有三个波峰,分别是2004年的138万美元、2007年的164万美元和2011年的280万美元。

2004年恰是思科与华为知识产权诉讼白热化的一年,2011年则正值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对华为、中兴启动调查。

公开报道显示,以2011年为例,思科除自身投入280万美元之外,还雇佣了Alpine Group、Capitol Counsel、Capitol Solutions、Ernst & Young、Franklin Square Group、Ryan。Mackinnon et al等6家机构,所支付的游说支出从2万-24万美元不等;2011年,受雇于思科的专业游说人员合计达到27人,游说对象包括美国参议院、众议院、联邦电讯委员会(FCC)、商务部、美国电信与信息管理局(NTIA)等。

上述接近华为的人士还表示,在美国国会报告所涉及的基础设施设备市场上,原来的朗讯、摩托罗拉相关份额已先后被并购或收购 ,“思科虽其交换机、路由器仍在美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华为极具性价比的产品令其倍感压力”。一位业内知情人士介绍,部分华为产品的性能与思科相当,价格却低20%-50%。

事实上,思科在其截至今年7月28日的2012年年报中明确指出:“我们已经体验到了来自亚洲尤其是中国竞争者以价格为中心的竞争,我们预计这种竞争将继续下去。”

2009年之后,华为加速向企业市场拓展;2011年,华为确定运营商、企业、消费者三大业务板块,从电信市场进一步向企业级、消费者市场拓展。这让华为与思科,再次走到新的竞争节点。

上述接近华为的人士表示,在2012年3月华为被禁止参与澳大利亚NBN项目投标时,思科CEO钱伯斯就在拒绝就华为安全问题作评论的同时,给出了一个相对不太直接的说法,“华为有信任问题”,并认为澳大利亚禁止华为参加该项目“有意思”。

“这些似是而非的说法,与此次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调查报告的论调十分相似。”上述接近华为的人士说。

边界何在

方兴东认为,思科的路由器在中国的存量市场份额超过6成,按照美国国会的逻辑,其对中国国家安全带来的潜在危害不容小觑。

“中国在信息安全方面对外国企业基本上还没有安全审查机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倪光南对记者表示。

方兴东表示,美国有一整套保护国家安全和信息安全的机制,产品进口审核、源代码托管等都可以借鉴。

倪光南认为,抛开遏制中国企业的动机因素,美国在信息安全保护上有值得中国借鉴的地方,第一是有强烈的信息安全、信息主权意识,并有顶层战略指导,如著名的“网络空间国际战略”;第二,是有一整套措施保障落实,例如“爱国者法案”赋予美国情报部门具有审查各种信息的权力。

[1]  [2]  [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 者:施建编 辑:王熙    联系电话:010-67110006-853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139说客 分享到校内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QQ书签       收藏   打印  论坛   推荐给朋友
关键字搜索:思科  中兴  华为  
猜你还喜欢的内容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相关新闻
即时新闻
通信技术
最新方案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