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通信世界 >> 总第581期 >> 深度报道 >> 正文
 
10年恩怨未了 华为欲再抢思科核心业务
http://www.cww.net.cn   2012年10月29日 16:23    

近日,美国政府以安全为由,将中国电信设备商华为中兴拒之门外,其中华为与老对手思科竞争中的江湖恩怨也浮出水面,并引发业内种种猜想。

和解知识产权案 双方难言胜负

华为与思科的直接交锋,可以追溯到1999年。华为以接入服务器开始进军企业市场,随后,华为开始将触角延伸到路由器、以太网等主流数据产品。2002年,华为在中国路由器、交换机市场的占有率直逼思科,成为它最大的竞争对手。

“路由器、交换机等数据产品,正是思科长期以来最具优势的领域,它在全球数据通信市场占有率达70%。随着华为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思科感受到了来自华为的威胁,并直接导致了2003年思科对华为的知识产权诉讼。”某熟悉当时事件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2003年思科公司在美国指控中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及其美国分公司盗用部分思科的IOS(互联网操作系统)源代码,并应用在其Quidway路由器和交换机的操作系统中,对思科专利形成至少5项侵权。思科声称,此次诉讼旨在寻求法律禁令,以制止华为对其知识产权继续进行侵犯,并弥补华为的非法侵权行为对思科所造成的损失。它请求法院下令禁止华为出售这些侵权产品,并要求华为给予经济赔偿。

据记者了解,当时这是一场实力对比悬殊的较量,因为在2003年,思科的销售额达189亿美元,华为销售额为317亿元人民币,海外销售仅10亿美元。在中间经历种种变数的19个月后,双方达成和解。思科当时对外表示,华为已经同意修改其命令行界面、用户手册、帮助界面和部分源代码,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自己的胜利。

不过与思科对外宣称的胜利不同,知情人士称,思科公司内部认为,华为在这场诉讼中获得了比思科更多的商业利益和市场机会。例如思科今后不得再就此案提起诉讼或者以相同事由提起诉讼,这令思科在以知识产权名义阻止华为进入美国市场的战略失效。

同时,也有业内分析认为:“2003年思科与华为的诉讼难分胜负,思科借此遏制了华为对于自己核心业务的进一步冲击,毕竟与思科相比,华为产品的价格优势明显,而华为虽然在此诉讼中提升了自己在美国市场的品牌认知度,其间也通过3Com公司的销售渠道进入美国企业网市场,但终究未能像预期那样在美国企业网市场获得可观的市场份额,并对思科核心业务造成实质性冲击。”

10年黄金期 华为再动思科奶酪

2003年双方知识产权诉讼案和解之后,难言胜负的思科与华为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思科依然专注于企业网市场,而华为则将重心放在了电信运营商设备市场。不过二者在各自的重点领域却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和境遇。

据统计,2000年,思科年销售额高达180亿美元,市值达到4440亿美元。而到2010年思科收入432.18亿美元,10年只是增长了一倍。而2011年底,思科的市值已经跌破1000亿美元,不到高峰期的1/4左右。相比之下,2000年,华为的销售收入不过220亿元人民币,海外销售额只有1亿美元。而2010年,华为的销售收入增长了7倍,高达1852亿人民币(280.6亿美元)。

[1]  [2]  
来源:通信世界网-通信世界周刊   作 者:孙永杰编 辑:王熙    联系电话: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139说客 分享到校内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QQ书签       收藏   打印  论坛   推荐给朋友
关键字搜索:华为与思科  
猜你还喜欢的内容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相关新闻
即时新闻
通信技术
最新方案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