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新闻 >> 通信财经 >> 正文
 
思科:145次并购酿苦果
http://www.cww.net.cn   2011年9月16日 10:48    和讯网    
作 者:肖作平 尹林辉

145次并购后的思科公司出现了50个“董事会”和“委员会”,其人数达到了750人,不得已而大量裁员,再次证明了并购并非越多越好,并购需要选择恰当的目标并整合好并购后的资源。

7月18日思科公司在其官网上发布进行大规模裁员的消息,裁员共涉及到6500人,其中包括让副总裁及以上职位的高管人数减少15%。此外,思科将其在墨西哥的机顶盒工厂连同5000名雇员转让给富士康公司,这等于又裁员了5000人。两项相加,思科公司实际裁员达到了11 500人,占其全球雇员的16%。思科究竟发生了什么,以至于深陷如此困境?

祸起并购

对思科公司裁员的起因,业界有个普遍的共识,就是思科大规模的并购活动导致其效益下降,为节约其经营成本,不得不进行这次大规模的裁员。据悉,思科在这次裁员事件之前曾进行了145次并购活动,这些给公司带来了许多的负面影响。

机构膨胀,机构过于臃肿,使得管理缺乏效率,管理成本增加。思科公司进行大量的并购以后,为了更好地管理其新兴市场,组建了50个“董事会”和“委员会”对新兴市场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决策。“董事会”和“委员会”的人员是从各业务部门抽调而来的,由于人员较多,在对某些问题进行决策的时候,往往很难达成共同意见,需要不断地协调,不断地开会。这使得决策滞后,缺乏效率,也增加了大量的管理成本。这在市场状况变化很快的高科技行业,是极其危险的。

核心业务受到明显挤压。思科曾在2001年网络泡沫时期遭受了较大的损失,一度裁员8000人。为了改变较单一的业务,思科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并购,增加新的业务,实行更加多元化的战略。但新业务对公司的贡献很有限,相反核心业务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根据相关公司调查,作为思科核心业务的路由器和交换机,其市场份额在不断地下滑。2011年第一季度思科交换机市场份额同比下降了5.8%,路由器的全球市场份额也从2006年的66%下降到2010年的55%;在网络安全硬件市场上,思科的市场份额也下降了10%以上。

并购活动分散了其精力,使思科缺乏对竞争对手和客户的了解。思科并购后忙于整合资源,对其竞争对手和潜在竞争对手采取的竞争策略了解得不够。当竞争对手采用相关的竞争策略以争取市场份额的时候,思科也无法找到合适有效的应对措施。有报告表明,2011年第一季度当思科全球交换机市场份额下跌5.8%至68.5%时,惠普公司的市场份额却由9.5%升至12%,Juniper的市场份额由1.5%升至2%,中国的华为公司也在网络设备上与思科进行了强有力的竞争。

另一方面,思科公司对客户的了解也远远不够。公司抱着只要技术领先就能够赢得相应客户的思想,投入大量的经费用于技术的研发,但因对客户的各种要求了解不够,即使当客户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也不能够很快给予答复。对技术要求较低的中小企业和个人而言,思科“傲慢”的态度使得他们不愿意去购买产品,而其竞争对手却在不断加强对客户的服务意识。

由此不难发现,思科裁员主要是因为大规模的并购没有能够给其带来好的效益,相反给其增加了大量的管理成本,导致公司整体效益下降。

有所为有所不为

思科的教训给中国企业以相应的启示:并购并不是越多越好,并购需要选择恰当的目标并整合好并购后的资源。

并购目标的选择应有助于提升公司的能力,尤其是核心竞争力。并购的动因有多种多样,但归根究底是因为被并购企业有并购企业所需要的资源,可能是土地、技术、市场份额,也可能是良好的销售网络。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并购必须保持一个原则——应该有助于提升公司的竞争能力、尤其是核心竞争力。因为进行并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公司的价值,是为了提高股东的财富,而价值的创造从根本上说来自于企业能力的提高。进行并购后,如果能够维护好原有的优势能力,并将这种优势能力扩散到并购后的整个企业,在此基础上提升原有能力或创造新的能力,那么企业的并购就是成功的。否则,即使企业短期内获得了并购的好处,那也是在牺牲被并购企业或其他相关利益者基础之上获得的,而不能够增加整体的财富。

[1]  [2]  
编 辑:葛逊    联系电话: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139说客 分享到校内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QQ书签       收藏   打印  进入论坛   推荐给朋友
关键字搜索:并购  思科公司  委员会  董事会  网络设备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相关新闻
即时新闻
通信技术
最新方案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