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新闻 >> 互联网 >> 正文
 
社交网络与感知网络
http://www.cww.net.cn   2011年8月4日 15:54    艾瑞    
作 者:宋安

说实在的,习惯了写微博,对着艾瑞专栏上的这么大的输入框,心里难免发毛。所以现在很少写博客类的文章了,基本上灵光闪现的想法,都及时记录和分享在自己的微博上了。但今天路上想到的这个话题,觉得还是有必要记录在博客上的,因为感觉140个字还是无法很好的承载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和想法的。

麦克卢汉曾经说过,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比如电视拓展了人的眼镜,电台拓展了人的耳朵,报纸拓展了人的思考。大意这样。那么社交网络,其实也是延伸了人的感知神经。我们会发现,通过关注我们周围的朋友的微博,或者QQ空间,或者人人网等社交网络,我们能够及时得到身边的有价值的信息,例如:哪里哪里的商场折扣啦,哪里哪里最近有啥活动啦,等等。我们自己也会分享些信息,比如我经常分享些我在看的好的书籍或者文章,同样我们可以分享到周围朋友发布的信息。而且,有时候我们也会在社交网络上直接提问,变形金刚什么时候在深圳上映啊?都会得到周围人的及时响应。

有次和行业前辈聊天,他说小时候在农村,邻居之间关系很紧密,相互借东西等都很方便。彼此的需求是建立联系的基础。我记得陈志武在中国人为何不富有的书里曾经精辟的指出,货币化对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的影响。随着市场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实际上很多的邻里之间互助的需求,都变为社会服务所满足,邻里之间的关系也开始淡化,这可能也是为何国内的小区网站难以搞大的原因吧(也可能是QQ群已经满足了这种基本的需求)。

回到前面的话题,社交网络其实也是满足了人们的需求的网络。通过这个网络,人们相互之间分享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信息、观点、经验和体验。这样,我们和朋友、父母、家人、同学,以及范围更宽泛的行业人士、同事、名人、意见领袖等保持关注和交往关系。这种关系网络,实际上拓展了我们有限的神经的感知网络,使得我们通过关注的对象,好像是延展了我们的感官,获得我们希望得到的各种信息、观点、经验和体验。并且在分享和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价值得到不断的增值,体现了集体智慧的特征,1+1+1+...>N的几何级数的群体智慧的效果。这其中,各种意见领袖和媒体账户,是大的神经元。

在社交网络中,我们周围的朋友是我们日常生活的眼线,例如facebook、QQ空间或者人人网等,都是立足于这样的强关系网络,在这样的强关系网络中,分享的私人生活的信息较多。而在更为开放性的社交网络中,例如twitter和新浪微博等,人与之间是弱交往关系,分享的信息的开放性和社会性的价值就更为明显。其中值得注意的是facebook的架构,采取了用户实名制,虽然其架构是以强关系为基础,但通过各种群组,也实现了陌生人之间的社交关系的建立,以及信息的流动。这比较QQ空间的非实名制和封闭性而言,无疑有很大的进步。这也是为何twitter在美国发展被限制,而新浪微博在中国则发展更为蓬勃的原因所在。

此外,值得一提的还有社交网络的交流方式,例如twitter和新浪微博的140个字,实际上已经很有类似IM的即时聊天的氛围,这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为即时,更为便捷,更为迅速,也现实生活中的感知氛围和语境也更为相似。信息的流通和关系的建立的速度,也更加加快。社交网络,让互联网离现实生活更加的接近。

所以,社交网络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人与人之间,通过社交网络,可以有效的拓展自己的感知网络。

补充微博上的观点:@谭华孚:心理学上新兴的一个学科是社会神经科学,这是一个把行为神经科学与社会心理学结合起来的新研究领域。我想,人体的神经系统可称为人的内神经,信息网络尤其是社交网络可称为外神经。IT的进步,使人类的外神经空前发达起来了。

通信世界网

编 辑:葛逊    联系电话: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139说客 分享到校内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QQ书签       收藏   打印  进入论坛   推荐给朋友
关键字搜索:社交网络  微博  社会文化变迁  twitter  人人网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相关新闻
即时新闻
通信技术
最新方案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