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行再调研移动支付标准渐近:9亿用户遐想
http://www.cww.net.cn 2011年12月19日 08:41 21世纪经济报道
该卡由一张标准磁条卡和一张手机卡两张卡组成,除传统的借记卡、信用卡功能外,还集成了电子现金小额支付功能。 其中,手机卡是一张符合PBOC2.0标准的非接触式金融IC卡,内设两个账户:电子现金账户和小额信用卡账户。手机卡可以在具备“银联QuickPass”的终端上进行小额“嘀卡”快速消费。 这款双方合作推出的移动支付一代产品,并非外界所预期那样激进。 其一采取了银联力推的13.56MHz频率标准,其二终端形式上主要是外挂手机卡模式。 “实际上就是在手机上外挂了一个异形IC卡,这种方式在移动支付领域创新力度并不是很大。”一位国有大行电子银行部人士评价。 这背后有现实因素。知情人士透露,浦发移动第一代产品并非采用移动力推的2.4GHz,而是银联主推的13.56MHz频率标准,主要是因为双方合作时移动的战略已从主推2.4GHz 转变为同时也支持推行13.56MHz频率标准。 而浦发内部人士透露,创新力度不是很大,主要考虑推广成本。手机卡成本相对较低,大概120元左右,适合前期客户培育,“像银联那样送手机成本太高,但送个卡还是可以的。” 目前联名卡已在全国各地开始推广,目前发卡量已接近3万张。 不过,浦发相关人士表示,第一代产品仅是一个过渡产品,随着市场规模扩大,未来浦发和移动的方向肯定是采取全手机模式,即对手机进行定制,无需更换SIM卡和加装SD卡,类似谷歌在全球推出的支付手机一样。不过这个手机的价格较高,达到3000-4000元。中国移动内部有用一个终端公司专门负责手机采购,可能会降低成本。 “从这个产品来看,移动扮演的更多是属于通道的角色,并无主导权。”上述国有大行人士认为。 标准之战升级 银联、运营商、银行都希望通过标准确立自己对行业的主导权。然而,由于涉及到金融和通讯两个行业,包括移动运营商、支付服务商、应用提供商、设备提供商、系统集成商、厂家和终端用户等庞大产业链,以及央行和工信部两大监管部门,多方利益博弈激烈。因此,多年来移动支付国家标准迟迟难定。 银联基于13.56MHz非接触技术的NFC移动支付方案和移动基于2.4GHz的RF-SIM卡方案,如果加以推广,究竟孰优孰劣? 基于13.56MHz的NFC技术规范是国际移动支付标准,产业链完整,适用于大部分现有的POS终端机,具有更广泛的市场基础。但缺点是用户必须重新买一部具有NFC支付功能的手机,投入较大。 更重要的是,基于13.56MHz的NFC技术超过1400项专利掌控在Nokia、SONY等公司手中,技术核心专利几乎完全为国外控制,可能需要向技术研发方支付高额专利费。这是2.4GHz标准支持者反击的有利依据。 “目前大部分专利持有者应该还没有收费,但不排除未来不会收费。”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高管说。 而基于2.4GHz的RF-SIM技术由中国移动主导、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用户只需付一张SIM卡的成本,约100元,就可以实现手机支付。该技术支持远程数据下载更新,可远程冲值,离线刷卡。这是2.4G相对13.56M标准的最大优势,但短板在于巨大的搭建POS机网络、建设服务后台费用。 “两个标准各有利弊,标准不仅建立在共赢的基础上,同时要考虑改造成本、推广成本、专利成本。因此很难定夺。”接近央行人士称。 其背后更是利益群体的博弈,一位银行监管人士认为, “是SIM卡里加一个支付功能,还是设计一个‘银行卡’贴在卡上,核心还是利益的问题。” 编 辑:张翀 联系电话:010-67110006-884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