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韦乐平:我国2011年底出现IPv4地址缺口
http://www.cww.net.cn 2010年3月30日 15:23 《移动通信》杂志
作 者: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韦乐平
-固网3A系统和DNS系统:硬件基本没有问题,但是有不少设备需要软件升级。 -固定终端:由于终端的成本敏感,数量又大,配置较低,因而基本不支持IPv6,需要升级换代,但实施起来并不难,主要是投资和规模量产问题。 -移动终端:差距较大。就CDMA制式而言,可以暂时采用中继模式,实现IPv6的透传,但不支持DoA版本下的QoS,是一大缺陷。长远看,需要支持网络模式,实现IP层中继。高通6801系列芯片后的芯片都能支持,6055芯片的数据卡代码升级后也可以。 -支撑系统:目前的网管和IT系统的硬件基本没有问题,但是多数设备需要软件升级。由于是内部自己使用,不影响业务提供,因此对于过渡也不急迫。 -操作系统:目前的主流操作系统都可以支持IPv6协议,没有问题。 -协议栈和应用软件:主流的通用协议栈都可以支持IPv6协议,而多数应用软件往往还不支持IPv6,需要升级或开发。 -集成电路:主流NP和ASIC都已经能支持IPv6协议,没有问题。 总体而言,由于涉及的面太广,任何一个部分的问题都会影响总体过渡进程,需要十分细致周到的安排,过渡工作是任重而道远。 五、向IPv6过渡的基本考虑点 向IPv6的过渡在时间跨度上、过渡复杂性上以及资金投入上都不可轻视,需要全面慎重谋划。基本考虑点是使用户和互联网SP/CP以合理的成本,使用IPv6协议和规则接入IPv6互联网,在更大的网络平台上进行安全、可靠、可管可控的高速通信。引入IPv6的基本考虑点是: -以尽可能小的成本,最大限度地保护既有投资; -不明显增加运营商的运营负担; -不降低用户体验; -对于现有业务影响尽量小,又可以逐步引入IPv6新业务。 六、向IPv6过渡的整体战略部署 根据前述考虑要点,向IPv6的过渡是一个长达10年左右的过渡过程,可以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 1.试商用阶段(2010-2011年):启动并完成试点工作,在网络、业务、终端、IT支撑、人才培养、政策、产业链协同等方面做好演进准备,为规模商用奠定基础。首先需要启动网络和平台支持IPv6的改造,完成IPv6地址资源申请、确定网络及业务过渡方案、完成现网商业化试点; 2.规模商用阶段(2012-2015年):IPv4/IPv6网络和业务共存,网络和平台规模改造,业务逐步迁移,基于IPv6的新应用和用户规模持续扩大; 3.全面商用阶段(2015年以后):基于IPv6的新应用占据主导,IPv4网络和业务平台逐步退出。预期2020年后可能基本演进到纯IPv6环境,完成整个过渡过程。 七、向IPv6过渡的业务切入点 向IPv6过渡的业务切入点与企业的历史现状、发展战略和市场策略密切相关,各个运营商不会相同,也不应该相同,实施过程中也可能会不断调整。 对于中国电信而言,宽带接入用户数量最大,消耗地址数量自然也最多,而且上网并发比例逐年提高,家庭终端越来越多,消耗的地址数与用户数的差距越来越大,可能高出50%左右,应该是主要业务切入点; 移动互联网是业务发展的重点,也必将逐渐成为消耗地址的大户,而且地址分配高度集中,涉及网元数少,部署改造较简单,加上目前用户基数较少,过渡难度较低,也应该是主要业务切入点; MPLSVPN业务是面向政企客户群的重要新业务,预计发展较快,应该尽快实施向IPv6的过渡; IDC业务是直接为网站等大客户服务的基础性接入业务,显然也应该尽快具备支持IPv6的条件,而互联星空是自营的网站,更应该率先实现双栈,实现向IPv6的过渡; M2M和物联网应用是未来消耗地址的最大应用,没有必要再经过IPv4阶段,可以直接采用IPv6地址。 简言之,上述几类业务应该是向IPv6过渡的主要业务切入点,可以首先动手,并结合业务引入契机,推动网络和业务平台升级改造、家庭和企业网关以及各类用户终端的升级。 八、安全性问题 互联网的安全性是一个老问题,由于其诞生于学术界,实行开放、民主与分散控制的设计与理念,相信用者自律,彼此信任。因而本质上是一种缺乏安全设计的,难以管理、控制和经营的网络。 可见,缺乏安全性是互联网天生的弱点,这与是否采用IPv6关系不大。事实上,IPv6并没有引入新的安全问题,反而,由于IPsec的引入以及发送设备采用永久性IP地址而解决了网络层溯源难题,给网络安全提供了根本的解决途径,有望实现某种程度的端到端安全性。总的看,IPSec协议在IPv4或IPv6环境下的实现,包括算法实现、协议规范、状态机、信令流程等方面并无本质差异,IPv6并没有引入新的安全问题,反而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互联网的安全性问题很重要,一定要下大力气研究解决,但是也不宜过份夸大,因噎废食。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科技界、产业界、司法界和政府的长期不懈的努力,现在也已经出现一些解决思路和办法。从长远看,这个问题一定会有某种合理合法的解决方案,决不能因为IPv6还未解决安全性问题为由推迟IPv6的引入,这样做不仅不公正,还会贻误我国信息通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九、向IPv6过渡的挑战 业界对于向以IPv6为基础的下一代互联网的过渡已经讨论了多年,现场试验和试验工程也已经进行多年,为什么始终只听雷声,不见雨点呢?笔者认为,根本的原因是产业链各方对于过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统一,导致步调不一,过渡风险变大,具体分析如后: 首先是政府各部门认识的不统一,这里面也包括对于安全问题认识的不统一。产业链群龙无首,缺乏过渡的第一推动力和协调组织者,也形成不了国家的意志和决心,自然不会有实质性的进展。 其次是应用和内容商不积极,成为过渡工作的最大短板之一。因为过渡的主要驱动力是地址缺乏影响业务的发展,而不是市场应用驱动所致,自然不会有自发的驱动力。另外,政府也无明确的过渡时间表和强制性要求,当然不会有动作。 再次是用户终端厂商不积极,鉴于终端开发和销售的风险较高,通常终端厂商的传统行事逻辑是不见兔子不撒鹰,没有明确的过渡信号和时间表以及运营商的实际采购规划,也不肯投入巨资进行实际开发和规模生产。 还有就是运营商本身态度不坚定,按理整个产业链的过渡必须网络先行,然而由于过渡工作并不是市场和业务驱动的结果,而是由于地址缺乏引起的发展瓶颈,而且过渡工作费力费时费钱,不到迫不得已,不少运营商舍不得为了一项也许不见得会立即带来明显收入的事花费巨资和人力物力。 关键字搜索:IPv4
|
每日新闻排行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