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新闻 >> 滚动新闻 >> 正文
 
邬贺铨:“后IP”研究提上日程
http://www.cww.net.cn   2010年12月27日 09:44    通信世界周刊    

IPv4地址将在一两年内很快枯竭,建设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成为大势所趋。在IPv6试点中,教育网先行探路,运营商和产业链积极支持,如今在IPv6引入策略和运营模式上,已经取得了较快的进展,明确了发展思路。另外,从全世界来看,政府在IPv6引入工作上作用重大,无论是美国、欧盟、日韩等国IPv6的升级均得益于政府的积极介入;我国政府在此方面的工作值得肯定。

迈向“后IP”时代

事实上,IP技术在几十年前已经提出,现在正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IP技术在设计时未考虑到可扩展性、安全性以及物联网应用等当前新形势下的新情况。而当前,移动通信与互联网正加速融合,一则新型的终端、应用和服务需求更多的地址资源,二则现有的IP网络在能耗、安全性等方面已频现短板,如不加以创新则难以为继。

在此情势下,“改良”或者“革新”IP技术已经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所谓改良路线,即在现有互联网基础上,保留TCP/IP体系结构,对协议“内容”进行改良,如采用“命名数据方式”代替“IP地址结构”、将接入地址标志跟网络地址标志分离等做法;所谓革新路线,则是创造出一种完全不同于IP体系的“革命性”新技术架构。于是,“后IP”概念应用而生。

我国应“双管齐下”

“后IP”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日本在其新一代互联网计划中提出,欧美等发达国家也都相继开展了此方面的研究;而近期,“后IP”技术的研究也正受到我国政府高层的重视,温总理近期便提出“要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究”。近年来,我国学界和产业界在此领域也积极跟进,以中国联通科技委主任刘韵洁、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科技委主任蒋林涛等为代表的一些学者都在积极进行“后IP”体系的研究。可以说,我国“后IP”研究已经提上日程。

信息网络正日益由当前无连接的分组交换,向未来电路和分组交换结合的技术演进。任何技术都有其生命周期,在建设基于IPv6的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的同时,我国应积极跟进后IP技术的研究和探索。此举既是满足当前用户需求和产业现实的务实之举,同时也对政策导向做出了积极响应,必将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以上文章由本刊记者赵经纬专访整理)通信世界网

相关新闻
编 辑:高娟    联系电话:010-67110006-853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139说客 分享到校内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QQ书签       收藏   打印  进入论坛   推荐给朋友
关键字搜索:邬贺铨    IPv4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昵称:  验证码:
 
重要新闻
通信技术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