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谁虚增了“iPhone贸易顺差”
http://www.cww.net.cn 2010年12月24日 08:02 新京报
■ 争论 《环球时报》昨天发文称,研究人员发现由于iPhone的制造和计价方式脱节,造成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每年至少被高估了19亿美元。该报援引的研究结果是:iPhone在中国制造,其海外批发价(约等于中国出口时价格)约为179美元。但实际上iPhone的专利和大部分器件均为海外购入,大陆唯一完成的劳动是将之组装在一起,这部分的价格约为6.50美元。这种“两头在外,只管加工”的模式,造成了每部iPhone有170多美元的贸易顺差“虚增”。 如果这种计算方式成立的话,应该看到,造成这种不合理现状的两个原因,其实是由中国经济现状决定的。 首先,iPhone出口价179美元被算成出口额,这个算法是怎么出来的?在富士康今年7月落户河南时,《新京报》曾披露了当地政府给富士康的优惠政策。除了土地、水电优惠外,有一项关键的是“将视产品出口额,给予一定比例的现金奖励,最高可达每美元出口额奖励0.08元人民币”。此外,生产资料进口免税、原料保税、出口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 从这些优惠措施中可以看出,当地的招商政策是鼓励出口,而富士康河南工厂拟生产的正是iPhone手机的背板,将来可能还会有iPhone整机的组装。在这种情况下,一台手机的出口额算成6.5美元合适,还是算成179美元合适呢?不言而喻。 实际上,尽管纺织品等大宗出口商品的出口优惠措施在进入WTO之后被逐渐取消,但整个经济结构中鼓励“出口创汇”的现象仍然很普遍。在上世纪80年代,这样做最初是为了“劳动力换宝贵外汇”,后来改成了“市场换技术”(有技术的一般都是外企)。发展到后来,技术虽然没换来多少,但地方政府也发现了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解决就业。于是招商方针成了“廉价劳动力换就业”。 因此,在整个市场还处于被行政力量设计、干扰的前提下,iPhone的出口价格被“误计”,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编 辑:张翀 联系电话:010-67110006-884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
重要新闻 通信技术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