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王云辉
而在行业应用中的收费,可能成为无线城市盈利模式的新路,比如无线噪音监控系统,政府和运营商并未投资,而是由施工单位交付一定费用,向设备厂商租用,工地建设完成后归还,“通过租赁费用,设备和应用服务厂商都可以确保收回投资。”童平平说。
无线城市的盈利之困
今年以来,各地政府言必称无线城市,纷纷出台相关计划,大有2005年前后,欧美无线城市盛行之时的燎原之势。
其中原因颇多。国家对厦门、杭州等无线城市的积极肯定,令地方政府渐生攀比之心,同时,电信重组之后,三大运营商因竞争需要,也加大了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从而成为又一推手。
但到现在为止,似乎很少有人正视在此之前,全球超过1000个城市失败的惨痛教训。
这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中华资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两岸通讯产业产流与合作论坛执行顾问黄富琮说,他已经看过了国外、台北、香港和内地的多个无线城市,但其中真正有实效的并不多。
在过去全球的运营中,无线城市普遍是以免费模式运作,提供平台和网络接入的运营商却很难盈利,所以大量的运营商都没有真正介入无线城市计划,仅是由当地政府和一些互联网企业推动,商业模式也难以持续。“无线城市并不是一个企业喜欢做的事。”中移动副总裁鲁向东如是表示。
“从全球整体发展状况来看,无线城市发展并不顺利。由于没有切实可行的商业模式,无线城市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诺达咨询去年底发布的报告表示。
而业内专家透露,目前全球无线城市仅有新加坡、韩国等地区的试点看到一定成效,但目前仍在摸索阶段,且很多都是基于政府特殊目的自建自营的网络,其模式并不适宜大规模复制。在2007年以后,全球无线城市建设已进入低谷期,建设数量和投资规模都降低了一半。
就目前而言,国内最成功的无线城市当属厦门,无论是无线政务、行业应用还是商业模式,厦门都成为很多城市的学习范本,但在与记者交流时,厦门市信息产业局局长吴杰依然坦言,“直到现在,我仍不敢说厦门无线城市就是成功的经验。”
事实上,直到现在,厦门仍保持理智,控制稳步发展的谨慎步调。反而是正在涌入的很多城市,都已出台规模宠大的计划,颇有大干快上的势头。
但正如吴杰所说,无线城市的基础是政府自身的信息化达到一定基础,推出的服务和应用也要是百姓愿意用、用得起、方便用的服务和信息,在发展较慢、信息化基础并不扎实的城市,缘木求鱼的无线城市,很有可能很快退化为无人使用的政绩工程。
同时,无线城市可能带来的利益如何平衡?免费模式已经失败,国内无线城市必然走的是一条公众服务+部分收费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但在此过程中,可发展无线城市的,有TD、WCDMA、CDMA、WiFi以及更多技术,有三家同属国资的运营商,提供应用和设备的公司更数不胜数。怎样确保企业盈利以维持生存,同时规避灰色寻租,同样需要密切关注。
过去5年中,在全球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已经试验了数十种不同的技术体系和商业模式,但绝大多数都以失败告终,而在中国,各地不平衡的产业结构、信息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情况,更注定无线城市难以规模化复制。
5月21日,工信部总工程师苏京生就指出,我国无线城市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各级主管部门还需要对加强无线城市的指导,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运用TD技术推动无线城市的发展。
这是一个适时的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