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新闻 >> 滚动新闻 >> 正文
网络上移动的点:下一代网络将追踪用户
2009年4月7日 13:44    科技日报    评论()    

    设想一下:假如你的公司对消费者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去商店、买什么;何时上下班?上下班时喜欢做什么?喜欢去哪儿遛狗等。那么,你能从这些蛛丝马迹中知道什么呢?你想卖什么产品或服务给他?

    同样重要的是,如果你根据这些信息制订出了你的销售计划,消费者可能会出于保护隐私的目的而让你的努力付诸东流,那么,你怎么办?这不是科幻小说,这是我们的“下一代网络”所带来的好处和面临的问题,从谷歌、诺基亚到一些科技新秀的实验室都在全力以赴解决这些问题。

    据美国《商业周刊》报道,科技新秀“感应网络”(SenseNetworks)公司通过长期跟踪大量手机用户的日常行踪来预测其偏好,这些资料的应用范围远远超出了市场营销,这些信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调整运输系统,研究犯罪活动或疾病的传播,甚至监控和优化员工的行动。

    人成为网络上“移动的点”

    在一个冬日的雪夜,“感应网络”的几名分析人员正在纽约苏荷区的居民区里注视大约400万手机用户的一举一动,他们的跟踪历时一年之久。在这段时间里,研究人员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手机信号塔或当地的无线保真(Wi-Fi)网络追踪这些手机用户的行踪。对“感应网络”的研究人员来说,这些人没有姓名:他们仅仅是“感应网络”公司计算机地图上“移动的点”。

    研究人员发现,这些“移动的点”的移动模式可以告诉你很多东西。研究人员看到某些人聚集在一个受欢迎的餐馆或购物中心;也能够知道每个“点”的具体活动;每个城市总有几个地方是商务人士喜欢去的;最近失业的人不再像往常那样准时上班,行动变得散漫而没有规律。此外,使用其他数据,研究人员还能从这些点的移动路线推断出更具有实质性的信息。只要知道被追踪对象的睡觉地点,“感应网络”公司就能根据居住区的平均收入,推断出每个点的收入水平。那么当这些点在停车场附近逛街购物时,就不难推断出他们是去购买奢侈品还是大众用品了。

    建立人性实验室

    一般来讲,追踪一个点几周之后,“感应网络”公司的计算机就有足够的数据资料把这个点归入某一个“部落”——有着相同生活习惯的特定人群,比如,喜欢晚上在酒吧和餐厅消磨时间的“夜猫子”组成的部落。“感应网络”公司创建人格雷格·斯基宾斯基和首席科学家、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教授托尼·杰巴拉将这些人称为“年少轻狂部落”。另一个“部落”的人似乎同“年少轻狂部落”有某种相似之处,然而,这些人通常只是某个地方的“常客”,也会按时回家。杰巴拉说:“这些人是酒吧老顾客。”

    “感应网络”公司认为,他们的研究对象迈出的每一步,都在帮助创建一个新的人性实验室。随着网络电话和新的手机应用软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种新兴现象就是人们期待已久的“下一代网络”。诺基亚公司移动网络部门的副总裁麦克尔·哈尔布赫尔说:“你手中的电话就是连通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桥梁。”

    为实体世界绘制网络地图

    要理解“感应网络”公司正在从事的研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想想谷歌。谷歌公司的网络搜索引擎对网民的行为进行了仔细分析,包括他们访问哪些网站,喜欢点击什么链接等等。有了这些资料,谷歌就开始绘制数以十亿计的网站影响力和相关性的图表,这是它的搜索和广告业务的核心。

    目前,“感应网络”和其他公司正在进行类似的研究,它们的目标是为实体世界绘制类似的地图。把每一个酒吧、餐馆、活动场所和街头角落想象成网页。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个光顾这些地方的人为该网页“投了一票”。有些地方,如时代广场非常受欢迎,人头攒动,相当于网络世界的雅虎主页。另一些地方如佛蒙特州东北部的某家饭店门可罗雀,相当于某个不知名的博客。但同时光顾这两个地方的人或许有某些相似之处。

    最终这些创意可能制造一种新的绘图法,新兴的地图不再用公路、森林、山脉来区分不同的地方,而是用哪一些人光顾这些地方以及他们做什么来区别。如果这些努力获得成功,这些信息很可能成为每个公司的重要资料来源,这些公司可据此销售饮料、出租房间或者兴建体育馆。

    不仅仅是市场营销

    “感应网络”公司是一个提供分析服务的公司。电话公司和广告商向“感应网络”提供有关人们行动和行为的原始资料,“感应网络”的任务是将大量原始资料转换成情报:某些人最有可能购买什么?欲望来袭的时候他们去哪儿?“感应网络”公司正在寻求风险投资,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不管其命运如何,它的研究方法——从人们的行动中预测其偏好可能很快就可以应用于市场营销、金融、媒体等领域。问题是这些创意需要多久才能转化为金钱,哪个公司会赚得盆满钵满?

    长久以来,市场营销人员一直梦想着能瞄准购物者——不管是在购物中心还是竞争对手的商店里,向他们投放特定的广告或优惠券——但“下一代网络”的触角远远超出了市场营销。手机获得的资料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调整运输系统,研究犯罪活动或疾病的传播范围,甚至监控和优化员工的行动。对很多企业来说,即将到来的手机信息洪流给有些公司提供了竞争优势。“感应网络”公司背后的一些主要支持者是对冲基金,他们希望随时了解人们的行为,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投资决策。

    那么,如何利用这些信息赚钱呢?去年夏天,“感应网络”在旧金山推出了一款名为“城市感应(Citysense)”的消费者应用程序。定制用户如果想将该软件下载到手机上,必须同意可以被“感应网络”追踪,并同意“感应网络”将其归入某一“部落”。如此,“感应网络”可以知道具有类似行为特征的人的位置。例如,“年少轻狂部落”的某个成员在凌晨1点心血来潮,希望找人陪伴,他可以打开手机上的城市地图,查看哪家俱乐部里有代表同部落成员的红点。但是,斯基宾斯基团队经过几个月的研究,得出结论说,以消费者为主导的商业会使“感应网络”成为隐私保护者的攻击目标,同时,公司也很难从这种业务模式中赚钱。

    于是,他们将重点转向为包括广告主在内的企业持续提供移动数据。全球第二大广告公司WPP旗下的户外广告公司群邑传媒研究了“感应网络”在旧金山的数据,发现某个“部落”经常造访旧金山某区的酒吧,某一啤酒在该区的广告促销相当出色。随后,群邑传媒建议这家啤酒公司将广告促销活动扩大到旧金山的其他酒吧,以此来吸引相同颜色的“点”。这一策略出手不凡,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该品牌的啤酒在那些酒吧的销售相当火爆。群邑传媒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里德利说:“我们已对手机数据进行了三四年的实验。如今,这些数据真正对我们的核心业务产生了影响。”

    企业花了很长时间才对这种技术有了一定的认识。10年前,在互联网和通信业蓬勃发展时期,营销人员就曾挖掘过移动网络的潜力。他们提出,当用户经过某家夜总会和酒吧时,可以给这些人的手机发送数字优惠券。营销人员预测,一旦他们可以通过移动网络对具体用户展开服务,那么,年龄、性别、收入和种族等传统营销学中的人口统计学指标将不可避免要减少。

    然而,这种构想在很多国家遭遇“滑铁卢”,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早期的互联网手机只能提供最基本的定位跟踪和数据服务。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很少有人愿意自己的手机上出现广告,尤其是他们还要为广告付费时。不过,2年前,随着具有触摸屏的手机问世,情况出现了转机。作为首款在普通用户中流行起来的智能手机,苹果计算机手机(iPhone(手机上网))带动了相关服务和设备的飞速发展。这一切促使用户将部分计算转移到移动设备上。结果,专门针对移动人群的信息呈海量增长趋势。

编 辑:周桂军
关键字搜索:互联网  
[ 本站暂时关闭评论 ]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