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VBSCRIPT" CODEPAGE="936"%> “互联网电视”的“虚”--要闻--通信世界网
观 察   研 究    批 评   推 介   运 营 观 察    制 造 业 观 察    监 管 论 坛    SP 观 察    手 机 论 坛
首页 >> 今日评论 >> 要闻 >> 正文
“互联网电视”的“虚”
2009年4月3日 10:57 通信世界网 评论()
作 者:刘华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几家知名的家电厂商,一股脑儿地推出各自的“互联网电视”产品,而综观这些所谓的“互联网电视”产品以及所炒作的概念和模式,如果用一个字来加以概括,那就是“虚”。

    一种概念,两种模式

    在消费者还没有弄清数字电视、IPTV、下一代广播电视的区别之际,当前这般互联网电视机的概念又风生水起。乍看上去,是一副创新的样子,实际上,不过是一种在数字电视、IPTV尚未发展成熟之际的,一个过渡性概念。

    消费者买电视机,要的是影视娱乐。可是,当前很多地区的数字电视,在数字化传输和处理之外,依然是延续频道和点播模式。而这种传统的模式尚难以满足用户更多的影视娱乐需求,比如与互联网上丰富的影视资源相比,电视机的节目资源还依然是很有限、很被动。

    所以,这就有了当年创维推出的酷开系列,这个系列最初是通过usb接口播放rmvb等格式的影片,后来在换代的时候则增加了BT下载这种很互联网、很p2p的概念。

    回到当下,我们看到,海尔、海信、TCL、长虹无不在围绕创维搞出的这种模式,来加以所谓的创新或完善。比如,3月31日TCL在北京推出可在互联网上下载影视片段的互联网电视;3月26日,长虹推出斥资1.5亿元打造乐教网站,购买其平板电视新上市机型的用户可免费登陆乐教网站,下载点播观看影视剧等节目内容;24日,海尔推出可一键上网的网络模卡,与搜狐联手,满足用户通过电视在家上网看大片的需求;18日,海信推出以“全程高清+网络互联”为特色的蓝媒V88系列平板电视,并与新浪合作,让用户可获取新闻、股票、天气等最新信息。

    由此不难看出,此番潮流,其实就是在用两种模式,炒作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就是能上网下载影视资源的电视机。这是从终端层面实现电视机接入互联网实现下载影片的功能。比如,以上网模块等方式实现。

    而就模式而言,则是从内容的角度来说的,不管是互联网,还是电视,用户需要的不是冷冰冰的网线和机器,而是要获取海量的影音视听资源。因此,这就有了两种内容资源上的模式。第一种,是以之前的创维和现在的长虹为代表的,自建内容资源网站,如创维的酷开网,长虹推出的乐教网站等。第二种,则是合作模式,如海尔与搜狐的合作,海信与新浪的合作等。

    围绕这些模式,厂商们也在试图将内容打造成终端概念之外的另一个卖点,比如创维、海尔宣称的是高清影片资源,长虹的乐教则还试图通过提供各种学习辅导教育课程、生活百科、健康类等节目内容来实现差异化竞争。

    概念炒作,前景黯淡

    这种互联网电视机产品消费者会不会买?笔者认为,对于大多数具有上网习惯的用户群,他们需要的不是能上网的电视,而是能提供usb接口、能支持一些视频格式播放,只需这样,便足以满足其用电视看大片的需求。而对于那些没有上网习惯的用户群,特别是中老年用户群体,他们对于网上影视资源的需求并不强烈也未显现,那么,要么去努力教育用户、孕育市场,要么,就无法将这种所谓的互联网电视销售给这些群体。

    看到当前这种所谓的互联网电视概念,笔者想到了一直以来微软、盛大都曾努力过的维纳斯等数字家庭计划,也想到了数字电视、IPTV以及下一代广播电视的未来。当前的这种互联网电视概念,既非数字化家庭的纯正模式,也非与数字电视、IPTV以及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未来发展趋势相符的事物。3C融合、三网融合是一直以来业界和消费者共同的愿望,但此番互联网电视概念同样不是实现融合的正确道路。

    可以说,当前这般互联网电视概念,仅仅是家电厂商在价格战下试图提高其电视机产品硬件收益的无奈之举。而尽管有不少网络内容提供商捧场,但并不见得他们认同和看好这种模式的未来。只是,当如饥似渴的家电厂商拿着真金白银来买内容合作,想必谁都不会拒绝这送到嘴边的肥肉。

    实际上,当下所谓的互联网电视概念,不仅存在版权难题与投资回报的巨大挑战,而且也不见得有多少消费者会为此买单。用户的消费越来越理性,如果一个USB接口就能更具性价比地满足其从电脑到电视的影音娱乐需求,那么,这种炒作出来的高价玩物,就有昙花一现的危险。市场不能违背其发展规律、概念无法阻挡真正的发展趋势。当前这股互联网电视概念能炒到什么程度,这种产品能走多远,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编 辑:高媛
相 关 新 闻
关键字搜索:互联网电视  
[ 本站暂时关闭评论 ]
作 者 资 料
刘华
IT评论人,新媒体研究者。现主要致力于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领域的研究,追踪移动通信产业动态、探寻互联网与手机媒体发展趋势。
周 新 闻 排 行 榜
特 约 评 论 员
责任编辑:高 媛 投稿信箱:pinglun(@)cww.net.cn